胃轻瘫Gastroparesis
编码DA41.00
关键词
索引词Gastroparesis、胃轻瘫、胃瘫综合征、胃排空延迟
同义词delayed gastric emptying、gastroparesis syndrome
缩写GPD、GP
别名懒胃综合症、胃轻瘫征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胃轻瘫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胃轻瘫,亦称为胃无力、胃麻痹或胃排空延迟综合症,是一种以胃排空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核心表现是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过程显著延缓,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消化道症状。胃轻瘫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手术后并发症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病因学特征
-
神经源性因素:
- 糖尿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损害迷走神经,影响其对胃部平滑肌的正常调控作用,造成胃动力下降。
-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或多发性硬化症等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也可累及胃肠道神经支配,干扰正常的胃肠运动节律。
-
机械性损伤:
- 腹部手术史:尤其是涉及胃部分切除术或其他上消化道重建手术,可能会改变原有的解剖结构,进而阻碍食物顺利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 外伤:严重的腹部创伤也可能损伤支配胃部运动功能的周围神经纤维。
-
代谢与内分泌紊乱:
- 电解质失衡: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均可削弱肌肉收缩力,包括胃壁平滑肌,从而减慢胃内容物向远端推进的速度。
- 甲状腺功能异常:无论是甲亢还是甲减都可能间接影响到胃肠道的蠕动功能。
-
其他潜在原因:
- 某些药物(例如抗胆碱能药物)、慢性感染(如病毒性胃肠炎)或者特发性病例(即找不到明确诱因的情况)也被报道与胃轻瘫有关联。
病理机制
-
胃电活动异常:
- 正常情况下,胃的电生理活动遵循一种有序模式,促进有效的蠕动波传播。而在胃轻瘫患者中观察到了不规则甚至完全缺失的胃电节律,这直接导致了胃排空速率的降低。
-
胃平滑肌功能障碍:
- 除了电传导缺陷之外,胃平滑肌本身的收缩能力减弱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当平滑肌细胞无法有效响应神经信号时,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延长,增加了饱胀感和其他不适症状的发生概率。
-
激素调节失衡:
- 胃泌素、胰岛素、生长抑素等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胃肠道运动。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会进一步加剧胃动力不足的问题。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餐后饱胀感:即使少量进食也会感到非常明显的腹部胀满不适。
- 恶心呕吐:特别是摄入固体食物后更容易诱发呕吐现象,呕吐物通常包含未消化的食物颗粒。
- 体重减轻:由于营养吸收不良及食欲减退,不少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
- 早饱和腹痛:频繁的上腹部疼痛和过早感到吃饱也是常见主诉。
-
伴随症状:
- 可能伴有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的现象,反映了整个胃肠道协调性的破坏;此外,少数病人还可能出现反酸、嗳气等症状。
参考文献:《中华消化杂志》关于胃轻瘫的最新研究进展;美国胃肠病学会(AGA)发布的胃轻瘫诊断与管理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