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食管炎Other specified Oesophagitis
编码DA24.Y
关键词
索引词Oesophagitis、其他特指的食管炎、克罗恩病引起的食管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合并食管炎、HIV感染合并食管炎、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食管炎、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引起的食管炎、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性食管炎、结节病引起的食管炎、结节病性食管炎、皮肤病引起的食管炎、皮肤病性食管炎、伪膜性食管炎、急性食管炎、慢性食管胃炎、坏死性食管炎、手术后食管炎
缩写DA24Y、Oth-Esophagitis
别名特指食管炎、特定原因食管炎、特殊类型食管炎、特定病因食管炎
其他特指的食管炎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内镜活检病理学确诊:
- 食管黏膜活检显示特征性病理改变(如克罗恩病的透壁性炎症、结节病的非干酪样肉芽肿、念珠菌性食管炎的菌丝侵入黏膜层)。
- 特异性病原体检测:
- 真菌培养(如白色念珠菌)、病毒PCR检测(如HSV、CMV)或血清学检测(如HIV抗体阳性)明确感染性病因。
- 内镜活检病理学确诊:
-
必须条件:
- 典型内镜表现:
- 黏膜充血、糜烂、溃疡、假膜形成或狭窄(需记录病变部位及范围)。
- 临床表现符合病因特征:
- 如HIV感染者出现吞咽痛伴口腔念珠菌病,硬皮病患者合并胃食管反流症状。
- 典型内镜表现:
-
支持条件:
- 影像学证据:
- 钡餐造影显示食管狭窄/溃疡(敏感度60%-80%)。
- 血清学指标:
- 抗核抗体(ANA)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食管炎);
- 血清ACE升高(结节病性食管炎);
- CD4+ T细胞计数<200/μL(HIV相关食管炎)。
- 影像学证据: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
├── 内镜检查(白光内镜/NBI)
│ ├── 活检病理
│ └── 特殊染色(PAS染色检测真菌)
├── 影像学检查
│ ├── 钡餐造影
│ └── CT/MRI(评估食管外病变)
└── 实验室检查
├── 感染相关检测
│ ├── HIV筛查
│ ├── 真菌培养
│ └── 病毒PCR
└── 免疫学检测
├── 自身抗体谱
└── 炎症标志物(CRP、ESR)
二级检查(特殊病因)
├── 食管测压(硬皮病/贲门失弛缓症)
└── 24小时pH-阻抗监测(反流相关性食管炎)
判断逻辑:
-
内镜检查:
- 发现纵向溃疡+跳跃性病变→优先考虑克罗恩病;
- 白色假膜覆盖黏膜→念珠菌性食管炎可能性高;
- 需活检至少6块组织以提高诊断率。
-
钡餐造影:
- "鹅卵石样"黏膜提示克罗恩病;
- 长段狭窄需鉴别恶性病变。
-
食管测压:
- 远端食管蠕动消失(硬皮病);
- 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障碍(贲门失弛缓症)。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 <5% | >15%需警惕嗜酸性食管炎 |
CD4+ T细胞计数 | 500-1600/μL | <200/μL提示HIV感染进展期,念珠菌食管炎风险增加 |
血清ACE | 8-52 U/L | >70 U/L支持结节病诊断 |
抗核抗体(ANA) | 阴性(<1:40) | 高滴度(≥1:640)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 |
血清IgG4 | <135 mg/dL | >200 mg/dL需排查IgG4相关疾病 |
便钙卫蛋白 | <50 μg/g | >200 μg/g提示消化道炎症活动(克罗恩病相关食管炎)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初步评估:根据吞咽困难、胸痛等主诉,结合危险因素(免疫抑制状态、自身免疫病史)选择检查方向。
- 内镜优先:所有疑似病例应尽早行内镜检查,活检需覆盖病变及正常黏膜交界区。
- 病因导向检测:HIV筛查应作为免疫缺陷相关食管炎的首选检测;硬皮病患者需加做食管测压。
- 动态监测:治疗2周后复查内镜评估黏膜愈合情况(如伪膜性食管炎抗真菌治疗后假膜消失)。
参考文献:
-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2020年版)》
-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 《HIV机会性感染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