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显微镜下结肠炎Other specified Microscopic colitis

更新时间:2025-06-18 16:29:18
编码DB33.1Y

关键词

索引词Microscopic colitis、其他特指的显微镜下结肠炎
缩写DB331Y

其他特指的非感染性结肠炎或直肠炎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结肠/直肠活检显示非感染性炎症特征(如淋巴细胞浸润、隐窝结构破坏),且排除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性肠病。
      • 存在特异性病因相关病理改变(如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凋亡小体、贝赫切特病的血管炎表现)。
  2. 支持条件(临床与病因依据)

    • 基础疾病证据
      • 符合贝赫切特病(白塞病)国际诊断标准(口腔溃疡+任意两项:生殖器溃疡、眼炎、皮肤损害)。
      • 造血干细胞移植史伴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典型表现(皮肤/肝脏/胃肠道三联征)。
    • 药物/理化暴露史
      • 明确使用过化疗药物(如伊立替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盆腔放射治疗史。
  3.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组织病理学确诊" + 至少一项支持条件。
    • 对于病因不明确者,需排除所有感染性肠病(至少3次粪便病原学检测阴性)。

二、辅助检查

  1. 内镜检查

    • 结肠镜检查树
      • 一级检查:全结肠+末端回肠观察
      • 二级检查:靶向活检(肉眼正常黏膜处随机活检)
      • 三级检查:特殊染色(刚果红染色检测胶原沉积)
  2. 影像学检查树

    • 一级检查:腹部超声(评估肠系膜淋巴结)
    • 二级检查:CT/MRI肠道显像(排除肠梗阻、脓肿)
    • 三级检查:PET-CT(评估全身炎症活动度)
  3. 实验室检测树

    • 核心检测:自身抗体谱(ANA、ANCA)、HLA-B51(白塞病相关)
    • 扩展检测:调节性T细胞检测(GVHD)、血清IL-6水平(炎症活动度)

判断逻辑

  • 内镜活检阴性但高度可疑者,需间隔4周重复活检(炎症可能呈节段性分布)
  • HLA-B51阳性可提高贝赫切特病相关结肠炎的诊断权重
  • IL-6>10 pg/ml提示需加强免疫抑制治疗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组织病理学

    • 上皮凋亡小体增多(>1个/隐窝):提示药物性肠炎或GVHD
    • 黏膜下层胶原增厚(>10 μm):需排查不完全性胶原性结肠炎
  2. 免疫学指标

    • HLA-B51阳性:贝赫切特病相关结肠炎风险增加8倍
    • 调节性T细胞(Treg)<5%:GVHD进展高风险
  3. 炎症标志物

    • 粪便钙卫蛋白>250 μg/g:提示持续肠道炎症活动
    • 血清IL-6>20 pg/ml:需警惕肠外器官受累
  4. 特殊检测

    • 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克隆性增殖):支持GVHD诊断
    • 抗磷脂抗体阳性:提示可能合并肠系膜血管炎

四、总结

  • 诊断核心需病理确认非感染性炎症+明确病因关联,特别注意与IBD的鉴别。
  • 检查策略应分层推进:从无创炎症标志物到靶向活检,最终通过分子检测明确病因。
  • 实验室异常需动态监测:IL-6和钙卫蛋白对治疗反应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国际白塞病研究组(ICBD)诊断标准(2014)
  2. NIH慢性GVHD诊断共识(2014)
  3. ECCO非感染性结肠炎管理指南(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