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感染性十二指肠炎Other specified Infectious duodenitis
编码DA51.6Y
关键词
索引词Infectious duodenitis、其他特指的感染性十二指肠炎、细菌性十二指肠炎、病毒性十二指肠炎、真菌性十二指肠炎、寄生虫性十二指肠炎
缩写其他特指感染性十二指肠炎、感染性十二指肠炎
别名感染性十二指肠炎症、特指型感染性十二指肠炎、特定感染性十二指肠炎
其他特指的感染性十二指肠炎(DA51.6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证据:
- 十二指肠黏膜活检或十二指肠液培养检出特定病原体(如幽门螺杆菌、CMV、贾第鞭毛虫等)。
- 分子生物学检测(PCR)在组织或体液中检出病原体特异性基因(如CMV的UL54基因、幽门螺杆菌的cagA基因)。
- 组织病理学证据:
- 内镜活检显示十二指肠黏膜急性炎症(中性粒细胞浸润)、糜烂或溃疡,并发现病原体(如CMV包涵体、真菌菌丝)。
- 病原学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症状组合:
- 上腹痛(餐后1-3小时或夜间痛) + 恶心呕吐 + 消化不良(早饱/腹胀)。
- 发热(体温≥37.8℃)或黑便(需排除上消化道其他出血源)。
- 内镜特征:
- 黏膜充血水肿、点状糜烂(悉尼分级≥Ⅱ级)。
- 流行病学史:
- 免疫功能低下状态(HIV、器官移植)、生食/未煮熟食物摄入史、疫区旅行史。
- 典型症状组合:
-
阈值标准:
- 符合任一项"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内镜典型表现(黏膜糜烂+充血水肿)
- 两项典型症状(上腹痛+恶心/黑便)
- 血清学阳性(如CMV IgM≥1:80或幽门螺杆菌抗体滴度升高4倍)。
二、辅助检查
-
内镜检查:
- 胃十二指肠镜:
- 判断逻辑:
- 黏膜充血/糜烂→提示活动性炎症
- 点状溃疡→需活检排除CMV或真菌感染
- 正常黏膜→基本排除本病
- 胃十二指肠镜:
-
影像学检查:
- 增强CT:
- 判断逻辑:
- 十二指肠壁分层样增厚(>3mm)+ 脂肪间隙模糊→支持感染性炎症
- 无增厚→需结合内镜排除
- 增强CT:
-
病原学定向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疑似感染性十二指肠炎] --> B{免疫状态} B -->|免疫功能正常| C[粪便检测:寄生虫卵/抗原] B -->|免疫功能低下| D[血CMV-PCR/抗原] C --> E[阳性: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 D --> F[阳性:CMV/HSV] A --> G[上腹痛+消化不良] --> H[幽门螺杆菌检测] H --> I[尿素呼气试验] H --> J[粪便抗原检测]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值范围 | 异常意义 |
---|---|---|
血常规 | WBC: 4-10×10⁹/L | >10×10⁹/L + 中性粒↑→ 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 |
CRP | <5 mg/L | >20 mg/L→ 活动性炎症(提示细菌/CMV感染) |
粪便隐血 | 阴性 | 阳性→ 黏膜糜烂/溃疡(需内镜确认) |
CMV IgM | <1:40 | ≥1:80→ 活动性CMV感染(免疫低下者需抗病毒治疗) |
幽门螺杆菌抗体 | 阴性 | 阳性 + 症状→ 提示感染(需尿素呼气试验验证) |
贾第鞭毛虫抗原 | 阴性 | 阳性→ 需甲硝唑治疗(伴脂肪泻者补充胰酶) |
十二指肠液pH | 6.0-7.4 | <5.5→ 胃酸反流损伤黏膜(需PPI治疗) |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内镜活检病原体检测(金标准),血清学/分子检测辅助早期诊断。
- 检查策略:
- 免疫功能正常者:优先粪便寄生虫检测 → 内镜
- 免疫低下者:先行血CMV-PCR → 内镜活检
- 关键鉴别:
- 细菌性:CRP/WBC显著升高
- 病毒性(CMV):淋巴细胞减少 + LDH升高
- 寄生虫性:便溏 + 脂肪泻
参考文献:
-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全球指南:感染性胃肠炎》(2023)
- 美国胃肠病学会(ACG)《感染性十二指肠炎诊断共识》(2022)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诊治指南》(2021)
- ICD-11 官方注释文件 (DA51.6Y, 2023更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