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肛裂或肛瘘Other specified Fissure or fistula of anal regions
编码DB50.Y
关键词
索引词Fissure or fistula of anal regions、其他特指的肛裂或肛瘘、非产褥期肛门撕裂伤、非创伤性肛门撕裂伤
缩写肛裂、肛瘘
别名肛门裂伤、肛管裂伤、肛门瘘管、肛管瘘管、Anus-Fissure-or-Fistula-NOS
其他特指的肛裂或肛瘘(DB50.Y)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肛裂:肛门视诊或肛门镜检查直接观察到肛管全层线性裂口(通常位于后正中线),伴典型"肛裂三联征"(裂口、前哨痔、肛乳头肥大)。
- 肛瘘:影像学检查(MRI/肛周超声)证实病理性瘘管存在,或手术探查发现连接肛管与皮肤的完整瘘管结构(含内口、瘘管、外口)。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症状组合:
- 排便时刀割样疼痛(持续≥1个月) + 便后鲜红色出血(厕纸染血或滴血)。
- 肛周反复流脓(≥2次/月) + 可触及条索状皮下管道。
- 体征阈值:
- 指诊触及内口凹陷(阳性预测值>90%)。
- 肛门镜见裂口深度>2mm或基底暴露内括约肌纤维。
- 典型症状组合:
-
特殊类型界定:
- "其他特指"纳入标准:
- 非典型解剖位置(侧方肛裂/高位肛瘘)。
- 多发性瘘管(≥2条独立瘘管)。
- 继发于克罗恩病/结核等系统性疾病但不符合典型分类。
- "其他特指"纳入标准: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肛门视诊/指诊]
A --> C[肛门镜检查]
B --> D[发现肛裂三联征?]
C --> E[确认裂口深度?]
D -- 是 --> F[初步诊断肛裂]
E -- >2mm --> F
D -- 否 --> G[触及条索?]
G -- 是 --> H[初步诊断肛瘘]
A --> I[影像学检查]
I --> J[肛周超声]
I --> K[盆腔MRI]
J --> L[明确瘘管走行]
K --> M[评估括约肌受累]
L -- 阳性 --> N[确诊肛瘘]
M -- 复杂型 --> O[手术规划]
I --> P[瘘管造影]
P --> Q[显示内口位置]
判断逻辑
-
肛门指诊:
- 触及条索状物→提示肛瘘(灵敏度85%);触及内口凹陷→特异性>95%。
- 剧烈疼痛拒检→支持肛裂诊断。
-
肛周超声(3D腔内):
- 发现低回声管道→确诊瘘管(准确率92%);
- 内口定位错误→需结合MRI复核。
-
盆腔MRI(金标准):
- T2加权高信号管道 + 增强强化→活动性瘘管;
- 累及>30%括约肌→标记为复杂型。
-
瘘管造影:
- 造影剂进入直肠→证实内口;
- 多分支显影→提示复杂性肛瘘。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常规:
- 白细胞>10×10⁹/L + 中性粒>75%:提示急性感染(脓肿形成风险↑),需紧急引流。
- Hb<110g/L:慢性失血致贫血,需铁剂补充+出血控制。
-
脓液培养:
- 大肠埃希菌/厌氧菌阳性:指导抗生素选择(如甲硝唑+三代头孢)。
- 结核分枝杆菌阳性:需转诊抗结核治疗(排除肠结核)。
-
炎症标志物:
- CRP>20mg/L + ESR>40mm/h:提示活动性炎症(克罗恩病可能性↑),需结肠镜检查。
-
血清学检测:
- p-ANCA/ASCA阳性:支持炎症性肠病相关肛瘘,需调整生物制剂治疗。
四、诊断路径总结
- 核心确诊:肛裂依赖直接视诊,肛瘘依赖影像学证实瘘管结构。
- 关键鉴别:MRI区分单纯型/复杂型肛瘘,培养排除结核/克罗恩病。
- 警示征象:
- 无痛性肛裂→排查肿瘤/梅毒;
- 多发性瘘管→强制结肠镜检查。
参考文献:
- 《结直肠外科诊疗国际指南》(ASCRS, 2023)
- 《肛瘘MRI诊断专家共识》(Eur Radiol, 2022)
- WHO ICD-11 消化系统疾病分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