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Other acute or subacute hepatic failure
编码DB91.1
关键词
索引词Other acute or subacute hepatic failure、其他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急性缺氧性肝衰竭、急性缺血性肝衰竭、急性转移性肝衰竭、自身免疫性肝炎引起的急性和亚急性肝衰竭、药物或毒性物质引起的急性和亚急性肝衰竭
缩写ALF、SALF
别名急-性-肝-衰、亚-急-性-肝-衰、急性-肝-坏死、亚急性-肝-坏死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其他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其他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DB91.1)是指由除肝炎病毒以外的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功能急剧恶化,导致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等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这类疾病通常在数天到几周内迅速发展,病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病因学特征
-
药物或毒性物质引起的急性和亚急性肝衰竭:
- 药物:某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抗结核药、抗生素等可以引起肝细胞损伤和坏死。
- 毒素:包括工业毒物(如四氯化碳)、蘑菇毒素(如鹅膏蕈碱)和其他化学制剂,这些物质可以直接损害肝细胞或通过免疫介导机制引发炎症反应。
-
代谢性疾病:
- 威尔逊病(Wilson病):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过多的铜沉积在肝脏中导致肝细胞损伤和功能丧失。
- 其他代谢异常:例如糖原累积病、脂质代谢紊乱等也可能影响肝脏健康。
-
缺血性疾病:
- 急性缺氧性肝衰竭:常见于心脏骤停、休克状态或其他低血压情况下,由于肝脏血流减少导致细胞缺氧而死亡。
- 急性缺血性肝衰竭:血管阻塞(如门静脉栓塞)或血液循环不良也可造成局部区域的肝组织坏死。
-
自身免疫性肝炎引起的急性和亚急性肝衰竭:
-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当其活动度增加时可能导致急性加重并进展为肝衰竭。
- 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正常肝细胞,引起广泛炎症和纤维化。
-
未知原因:
- 尽管进行了全面检查,仍有部分病例无法确定确切病因。这可能涉及尚未发现的新发疾病或者复杂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病理机制
-
肝细胞损伤与坏死:
- 外源性物质直接损害肝细胞膜完整性,干扰其代谢过程;或是通过激活细胞凋亡途径促使大量肝细胞死亡。
- 自身免疫性攻击导致持续性的炎症反应,破坏正常的肝结构和功能。
-
凝血障碍:
-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同时伴随有纤溶亢进现象,共同作用下增加了出血风险。
-
胆汁排泄障碍:
- 胆小管受损后胆汁淤积加剧,进一步损害残存的肝实质,并且促进感染的发生。
-
全身性并发症:
- 包括脑水肿(肝性脑病)、肾功能不全以及电解质失衡等,这些都是晚期肝衰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黄疸:皮肤及巩膜明显变黄。
- 出血倾向:鼻衄、牙龈出血等。
- 肝性脑病早期征象: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意识水平下降。
- 体征:肝脏缩小、腹水形成、脾肿大等。
参考文献:《中华消化杂志》、《实用内科杂志》等专业期刊关于肝衰竭相关研究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