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脓肿Anal abscess
编码DB70.00
关键词
索引词Anal abscess、肛门脓肿、肛门脓肿 [possible translation]、肛门边缘脓肿 [possible translation]、肛周脓肿 [possible translation]、肛门边缘脓肿、肛周脓肿、肛门蜂窝织炎
同义词anus abscess、marginal anus abscess、Perianal abscess
缩写肛门周围脓肿
别名肛管脓肿、肛门脓包
肛门脓肿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通过穿刺抽脓,细菌培养出常见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 病理学检查显示脓肿组织中的炎症细胞浸润和脓液积聚。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肛门疼痛:急性发作,常表现为剧烈的持续性疼痛,排便时疼痛加剧,行走、坐立或咳嗽时疼痛加重。
- 局部红肿:肛周区域出现明显的红斑和肿胀,有时伴有波动感,提示脓肿形成。
- 发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或高热,体温升高。
- 排便困难:疼痛导致排便困难,可能伴有便秘或腹泻。
- 尿潴留:如果脓肿位于肛门前方,可能导致尿潴留。
- 非典型症状:
- 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
- 里急后重:感觉有便意但无法顺利排便。
- 体征:
- 局部红肿:肛周区域可见明显的红斑和肿胀,触诊时有压痛及波动感。
- 脓液排出:破溃后可见脓液流出,有时伴有恶臭。
- 硬结肿块:触诊时可触及硬结肿块,边界不清。
- 全身炎症反应: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多。
- 并发症相关体征:肛瘘形成:脓肿破溃后可能形成肛瘘。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肛门疼痛+局部红肿+发热)。
- 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10,000/μL),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5 mg/L)。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检查:
- 异常意义:可显示脓肿的位置、大小及范围,有助于诊断和定位。对于浅表脓肿尤其有用。
- CT或MRI:
- 异常意义:对于深部脓肿或复杂病例,CT或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脓肿及其周围结构,帮助判断脓肿的深度和范围,以及是否累及其他组织。
- 超声检查:
-
穿刺抽脓:
- 操作方法:在局部麻醉下,使用无菌针头穿刺脓肿部位,抽取脓液。
- 异常意义:脓液的外观、质地和颜色可以提供初步的诊断信息。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助于确定致病菌种类和指导抗生素治疗。
-
直肠指诊:
- 操作方法:医生通过手指插入直肠进行触诊,检查肛门内及周围的异常。
- 异常意义:可发现肛门内的硬结、波动感或脓液排出,有助于诊断和定位脓肿。
-
血常规检查:
- 异常意义: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10,000/μL),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细菌感染。
- 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5 mg/L),反映炎症活动程度。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液检查:
- 白细胞计数增高(>10,000/μL):提示细菌感染。
- 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5 mg/L):反映炎症活动程度。
- 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非特异性炎症标志,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
穿刺抽脓:
- 细菌培养阳性:直接确诊肛门脓肿,并可通过药敏试验指导抗生素治疗。
- 涂片镜检:脓液涂片镜检发现大量白细胞和细菌,支持感染性脓肿的诊断。
-
病理学检查:
- 脓肿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显示脓肿组织中的炎症细胞浸润和脓液积聚,有助于确诊。
-
免疫学检查:
- 抗核抗体(ANA):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
- HIV抗体检测:排除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继发感染。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病原学证据(细菌培养或病理学检查),结合典型症状及体征。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超声、CT或MRI)和穿刺抽脓为主,有助于定位脓肿和确定感染范围。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病原体特异性结果(如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和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计数、CRP)。
权威依据:《默沙东诊疗手册》、《外科感染诊治指南》、IDSA指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