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完全型常染色体单体Unspecified Complete monosomies of the autosomes
编码LD43.Z
关键词
索引词Complete monosomies of the autosomes、未特指的完全型常染色体单体、完全型常染色体单体
缩写常染色体单体、单体型
别名全单体型、整条常染色体缺失、Whole-Autosomal-Monosomy
未特指的完全型常染色体单体(LD43.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
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某一对常染色体完全缺失(45条染色体)。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染色体核型分析阳性:
- 至少20个细胞的中期分裂相分析显示某一对常染色体完全缺失(45,XN,-A模式)。
- 临床三联征:
- 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体重<第3百分位)
- 多系统先天畸形(≥2个器官系统受累)
- 中重度智力障碍(发育商<50)
支持条件
- 产前超声异常(满足≥2项):
- 胎儿生长受限(EFW<第5百分位)
- 心脏结构异常(如室间隔缺损)
- 颅面部畸形(如小颌畸形)
- 羊水过多(AFI>25cm)
- 家族史:
- 一级亲属染色体异常史(阈值:增加10倍风险)
- 皮肤纹理异常:
- 通贯掌、第5指单一屈褶纹等(敏感性>60%)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筛查] --> B(产前超声)
A --> C(胎儿无创DNA)
B --> D[阳性→羊水穿刺]
C --> D
D --> E[染色体核型分析]
E --> F{确诊}
F --> G[系统评估]
G --> H[心脏超声]
G --> I[颅脑MRI]
G --> J[骨骼X线]
G --> K[肾功能检测]
判断逻辑
- 染色体核型分析:
- 金标准:发现45条染色体且某对常染色体缺失
- 误诊风险:需排除嵌合体(需分析≥30个细胞)
- 胎儿超声:
- 多系统畸形阳性预测值达85%,但阴性不能排除
- 心脏超声/MRI:
- 结构异常支持诊断,正常不排除疾病
- 骨骼X线:
- 骨龄延迟>2SD有诊断提示意义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值范围 | 异常意义 |
---|---|---|
染色体核型 | 46,XX/XY | 确诊依据:45,XN,-A模式(A为缺失染色体编号) |
血常规 | Hb>140g/L (新生儿) | 贫血:提示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发生率>60%) |
免疫球蛋白 | IgG 5-10g/L (婴儿) | 低下:反复感染风险增加(<3g/L需替代治疗) |
甲状腺功能 | TSH 0.7-6.4 mU/L | 升高:提示先天性甲减(需终身替代治疗) |
肾功能 | 肌酐<35 μmol/L | 升高:肾发育不良标志(>70μmol/L需透析评估) |
染色体微阵列 | 无致病性CNV | 辅助价值:排除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但无法替代核型分析)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产前阶段:
- 超声多发畸形→羊水核型分析(孕16-22周)
- 无创DNA高危→确诊性穿刺
- 新生儿期:
- 三联征(畸形+发育迟滞+智力障碍)→紧急染色体分析
- 存活患儿管理:
- 每6个月多系统评估(心脏/神经/骨骼)
- 免疫球蛋白监测(每3个月)
重要提示:该病新生儿死亡率>95%,产前诊断是干预关键。所有确诊孕妇应接受遗传咨询并评估再发风险(理论风险1-2%,实际受父母核型影响)。
参考文献:
《医学遗传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产前遗传学诊断技术规范》(中华医学会2023)
《染色体病诊疗专家共识》(中华儿科杂志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