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完全型常染色体三体Unspecified Complete trisomies of the autosomes

更新时间:2025-06-19 05:17:38
编码LD40.Z

关键词

索引词Complete trisomies of the autosomes、未特指的完全型常染色体三体、完全型常染色体三体
缩写完全型常染体三体
别名全常三体-未特指、未特指全常三体、未特指完全型三体、未明全常三体、未定全常三体

未特指的完全型常染色体三体(LD40.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染色体核型分析阳性
      • 外周血淋巴细胞或成纤维细胞培养中检出 ≥3个细胞的核型为47,XX/XY,+?(?代表未明确的常染色体编号)。
      • 荧光原位杂交(FISH)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确认整条常染色体的三体性。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多发畸形组合
      • 核心三联征:智力障碍(IQ≤70)+ 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体重≤3rd百分位)+ ≥2项结构畸形(心脏/面部/肢体)。
      • 次要特征:肌张力异常(高张力或低张力)伴特殊面容(眼距宽/低鼻梁/小颌)。
    • 产前超声异常
      • 孕中期超声显示NT增厚(≥3.5mm)+ 心脏畸形/消化道闭锁/肾脏异常。
  3. 确诊阈值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无细胞遗传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三联征(智力障碍+生长迟缓+≥2项结构畸形)。
      • 父母核型排除平衡易位(降低家族性遗传风险)。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产前筛查] A --> C[产后确诊] B --> B1[血清学筛查] B --> B2[超声结构筛查] B --> B3[无创产前检测 NIPT] B --> B4[侵入性诊断] C --> C1[染色体核型分析] C --> C2[分子遗传学检测] C --> C3[多系统影像学] C1 --> C1a[G显带核型] C1 --> C1b[高分辨率染色体] C2 --> C2a[FISH] C2 --> C2b[CMA] C3 --> C3a[心脏超声] C3 --> C3b[头颅MRI] C3 --> C3c[骨骼X线]

判断逻辑

  1. 产前NIPT异常
    • 提示常染色体三体风险,但需通过羊水穿刺核型分析确诊(避免假阳性)。
  2. G显带核型分析
    • 发现额外条带但染色体未识别时,需结合FISH/CMA明确三体性质。
  3. 心脏超声异常
    • 发现室间隔缺损需排除22q11微缺失,合并生长迟缓则支持三体诊断。
  4. 头颅MRI
    • 胼胝体发育不全+小脑蚓部异常提示三体性,需区别于单基因病。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异常结果 临床意义 处理建议
核型分析 47,XX/XY,+? 确诊完全型常染色体三体 遗传咨询+多学科评估
CMA 整条染色体拷贝数增益 明确三体性质,排除部分三体/嵌合体 父母验证排除生殖腺嵌合
血清AFP 孕中期≥2.5 MoM 开放性神经管缺陷风险,但三体常伴AFP↓ 结合超声评估
NT超声 ≥3.5 mm 非特异性异常,三体阳性率>90% 建议羊水穿刺
心脏超声 房/室间隔缺损 三体常见畸形,需评估手术时机 心外科会诊
甲状腺功能 TSH↑+FT4↓ 三体易合并甲减,加重发育迟缓 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免疫球蛋白 IgG<400 mg/dL 免疫功能缺陷导致反复感染 免疫调节+预防性抗生素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产前路径
    • 高危孕妇(高龄/血清学异常)→ NT超声+NIPT → 异常者行羊膜腔穿刺核型分析。
  2. 产后路径
    • 多发畸形新生儿 → 外周血核型分析 → 未明确染色体时加做CMA/FISH。
  3. 关键注意
    • 避免误诊:需排除Prader-Willi综合征(15q缺失)、Cat eye综合征(22部分四体)。
    • 嵌合体鉴别:至少分析30个细胞,嵌合比例<30%者需多组织取样验证。

参考文献

  • 《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 2020)》
  •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指南》
  • EUROCAT(欧洲先天异常监测系统)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