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横膈、腹壁或脐带结构发育异常Unspecified Structural developmental anomalies of the diaphragm, abdominal wall or umbilical cord
编码LB0Z
关键词
索引词Structural developmental anomalies of the diaphragm, abdominal wall or umbilical cord、未特指的横膈、腹壁或脐带结构发育异常、横膈、腹壁或脐带畸形
别名未特指的横膈-腹壁-脐带畸形、未特指的横膈-腹壁-脐带发育异常
未特指的横膈、腹壁或脐带结构发育异常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产前/产后影像学证据:
- 产前超声:显示膈肌连续性中断、腹腔脏器疝入胸腔(膈疝),或脐环缺损伴内脏膨出(脐膨出/腹裂)。
- 产后X线/CT:确认膈肌缺损范围、胸腔内脏器异位或腹壁全层缺损伴内脏外露(无膜覆盖)。
- 手术探查或病理检查:直视下发现横膈、腹壁或脐带结构发育缺陷。
- 产前/产后影像学证据: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影像学特征:
- 膈疝:胸腔内可见肠管/肝脏影,纵隔向健侧移位(X线或CT)。
- 脐膨出:脐部膨出包块,表面覆盖膜性结构(超声或MRI)。
- 腹裂:脐旁腹壁缺损伴内脏外露,无膜性覆盖(产后肉眼直视)。
- 典型临床表现:
- 新生儿呼吸窘迫(呼吸频率>60次/分、发绀)伴腹部凹陷或膨隆异常。
- 内脏外露(腹裂)或脐部包块(脐膨出)。
- 影像学特征: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高危因素:
- 母体糖尿病、肥胖或孕期暴露于致畸物(如丙戊酸)。
- 染色体异常(如18三体)或家族性先天畸形史。
- 实验室指标:
- 血气分析:PaO2<60 mmHg,PaCO2>50 mmHg(提示呼吸衰竭)。
- 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或代谢性酸中毒(pH<7.35)。
- 高危因素: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 产前筛查与诊断 │
│ ├─超声检查(首选) │
│ └─胎儿MRI(疑难病例) │
│
│ 产后评估 │
│ ├─影像学检查 │
│ │ ├─X线胸腹联合片 │
│ │ ├─CT/MRI三维重建 │
│ │ └─超声心动图 │
│ ├─血气分析与血生化 │
│ └─遗传学检测(如CMA) │
└───────────────┘ -
判断逻辑:
- 产前超声:
- 膈疝:妊娠18-22周发现胸腔内异常回声(肠管/肝脏),膈肌线中断,心脏移位。
- 腹壁缺陷:脐膨出表现为脐部包块伴膜性覆盖;腹裂为脐旁内脏外露无覆盖。
- 脐带异常:脐带螺旋指数>0.3圈/cm或长度<30 cm/>70 cm。
- 产后CT:
- 明确膈肌缺损位置(Bochdalek疝多位于左侧后外侧,Morgagni疝位于前侧)。
- 评估肺发育容积(肺头比<1.0提示严重肺发育不良)。
- 遗传学检测: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排查18三体等非整倍体异常。
- 产前超声: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血气分析:
- PaO2<60 mmHg:提示低氧血症,需紧急氧疗或机械通气。
- PaCO2>50 mmHg:反映通气不足,可能需调整呼吸机参数。
- pH<7.35伴HCO3-降低:代谢性酸中毒,需纠正电解质紊乱。
-
血生化:
- 血钠<135 mmol/L:可能因肠外露导致液体丢失或抗利尿激素异常。
- 血钾>5.5 mmol/L:警惕肾功能不全或组织坏死(如肠绞窄)。
-
炎症标志物:
- CRP>20 mg/L:提示继发感染(如腹裂并发腹膜炎)。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产前超声及产后影像学(X线/CT)明确结构异常。
- 鉴别重点:膈疝需与先天性肺囊腺瘤鉴别;腹裂需排除脐膨出(膜覆盖差异)。
- 实验室价值:血气分析指导呼吸支持,血生化监测并发症。
参考文献: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先天性膈疝诊疗共识(2022)
- 美国儿科学会(AAP)新生儿腹壁缺陷管理指南(2021)
-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脐带异常临床处理专家建议(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