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小肠结构发育异常Other specified Structural developmental anomalies of small intestine

更新时间:2025-06-18 19:42:48
编码LB15.Y

关键词

索引词Structural developmental anomalies of small intestine、其他特指的小肠结构发育异常、先天性小肠憩室病、小肠重复畸形、副小肠、小肠重复囊肿、小肠旋转不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伴肠扭转、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Waldmann综合征、肠发育不全
缩写其他特指小肠结构发育异常、OTSIDA
别名先天性小肠畸形、小肠发育不良、小肠结构异常、先天性小肠发育异常、先天性小肠结构异常、Other-Specified-Intestinal-Structural-Development-Abnormalities

其他特指的小肠结构发育异常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

    • 手术探查/病理学检查:术中直接观察或病理标本证实存在先天性小肠结构异常(如憩室、重复畸形、淋巴管扩张等)。
    • 影像学确诊:通过X线钡剂造影、增强CT或MRI显示明确的小肠解剖结构异常(如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重复囊肿等)。
  2. 必须条件

    • 典型临床表现:新生儿期胆汁性呕吐、腹胀;儿童/成人反复腹痛、腹泻伴营养不良。
    • 影像学证据:至少一种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显示小肠结构异常(如憩室、闭锁、重复畸形)。
  3. 支持条件

    • 实验室异常:低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60 g/L)、贫血(Hb<110 g/L)、脂肪泻(粪便脂肪>7g/24h)。
    • 遗传证据:存在染色体异常(如21三体)或相关基因突变(如FOXF1基因突变)。
    • 产前高危因素:孕母糖尿病史(HbA1c>6.5%)、孕期酒精暴露(>30g/d)或风疹病毒感染史。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 X线钡剂造影(首选)
│ ├─ 腹部增强CT
│ └─ 磁共振小肠成像(MR enterography)
├─ 超声检查
│ ├─ 普通腹部超声
│ └─ 超声造影
└─ 内镜检查
├─ 双气囊小肠镜
└─ 胶囊内镜

二级检查
├─ 实验室检查
│ ├─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
│ ├─ 血常规
│ └─ 粪便脂肪定量
└─ 遗传检测
├─ 染色体核型分析
└─ 全外显子组测序

三级检查
└─ 剖腹探查(诊断性腹腔镜)

判断逻辑

  1. X线钡剂造影

    • 憩室病:显示肠壁外突出囊袋影,直径>2 cm有诊断价值
    • 重复畸形:可见与主肠管平行的"双管征",钡剂分流现象
    • 旋转不良:十二指肠空肠曲位置异常(正常位于左侧膈肌脚水平)
  2. 增强CT

    • 肠扭转:显示"漩涡征"(肠系膜血管呈螺旋状排列)
    • 淋巴管扩张:肠壁分层强化,黏膜下层低密度(CT值<20 HU)
  3. 超声检查

    • 重复囊肿:显示无回声囊性结构,囊壁含肌层(特征性"三明治"样结构)
    • 肠旋转不良:肠系膜上动脉与静脉位置异常(正常为静脉位于动脉右侧)
  4. 小肠镜

    • 原发性淋巴管扩张:可见黏膜表面白色乳糜斑("星空征")
    • 异位胃黏膜:发现橘红色斑块(经活检证实含壁细胞)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正常参考值 异常意义
血清总蛋白 65-85 g/L <60 g/L提示蛋白质丢失性肠病(如淋巴管扩张)
血清白蛋白 35-55 g/L <30 g/L需考虑长期吸收不良
血红蛋白 成年男性130-175 g/L <110 g/L提示慢性失血或营养不良性贫血
成年女性115-150 g/L
粪便脂肪定量 <7 g/24h >15 g/24h提示脂肪泻(吸收功能障碍)
D-木糖试验 5小时尿排出>1.2 g <0.8 g提示近端小肠吸收功能受损
血清IgG4 0.03-2.01 g/L 升高需排除自身免疫性肠病
染色体核型分析 46,XX或46,XY 21三体等异常提示合并畸形风险

四、诊断流程图

临床怀疑小肠结构发育异常

首选X线钡剂造影/腹部超声

发现结构异常 → 增强CT/MRI确认解剖细节

合并营养不良 → 实验室检查(蛋白、Hb、粪便脂肪)

婴幼儿病例 → 染色体检测+代谢筛查

诊断不明 → 小肠镜/剖腹探查

参考文献

  • 《小儿外科学》(第8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放射学实践指南:胃肠分册》RSNA出版
  •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诊疗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