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类型的Ehlers-Danlos综合征Other specified Ehlers-Danlos syndrome
编码LD28.1Y
关键词
索引词Ehlers-Danlos syndrome、其他特指类型的Ehlers-Danlos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高活动型、良性关节过度活动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3型、家族性韧带松弛、Ehlers-Danlos综合征,血管型、Sack-Barabas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4型、Ehlers-Danlos综合征,罕见变异型、X连琐Ehlers-Danlos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5型、Ehlers-Danlos综合征,脊柱侧后凸型、Ehlers-Danlos综合征6型、Ehlers-Danlos综合征6A型、Ehlers-Danlos综合征6B型、脆角膜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关节松弛型、Ehlers-Danlos综合征7型、Ehlers-Danlos综合征7A型、Ehlers-Danlos综合征7B型、Ehlers-Danlos综合征,皮肤脆裂型、Ehlers-Danlos综合征7C型、Ehlers-Danlos综合征,类早衰型、硫酸蛋白皮肤素生物合成缺陷、半乳糖基转移酶Ⅰ缺乏、木糖蛋白4-β-半乳糖基转移酶缺乏、Ehlers-Danlos综合征,心脏瓣膜型、Ehlers-Danlos综合征,经典样型、Ehlers-Danlos综合征伴脑室旁灰质异位、Ehlers-Danlos成骨不全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脊椎手发育不良型、腱糖蛋白-X缺乏引起的Ehlers-Danlos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牙周炎型、Ehlers-Danlos综合征8型、Ehlers-Danlos综合征,血管样型、Ehlers-Danlos综合征,纤维连接蛋白不良型、Ehlers-Danlos综合征伴源自纤维连接蛋白异常的血小板功能障碍、Ehlers-Danlos综合征,纤维连接蛋白缺乏、Ehlers-Danlos综合征10型
缩写EDS、Ehlers-Danlos-Syndrome
别名Ehler-Danlos-综合征、埃勒斯-当洛斯综合症、埃勒斯-丹洛斯综合症
其他特指类型的Ehlers-Danlos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基因检测阳性:
- 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或靶向基因检测,发现与EDS亚型相关的致病性突变(如FKBP14、AEBP1、PRDM5、TNXB等)。
- 典型皮肤表现:
- 皮肤过度伸展(拉伸后迅速回弹)伴萎缩性瘢痕,或皮肤半透明可见皮下血管。
- 基因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遗传学依据):
- 关节过度活动:
- Beighton评分≥5分(成人)或≥6分(儿童),且伴复发性关节脱位。
- 家族史:
- 家族成员中存在类似临床表现或已确诊EDS病例(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模式)。
- 皮肤活检异常:
- 电镜显示胶原纤维直径变异>30%,或免疫组化显示特定胶原蛋白(如Ⅲ型、Ⅴ型)表达异常。
- 关节过度活动: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两项(基因检测+皮肤/关节表现)即可确诊。
- 若无基因检测结果,需同时满足以下三项:
- 典型皮肤表现(萎缩性瘢痕+皮肤过度伸展)。
- Beighton评分达标。
- 至少一项系统受累证据(如脊柱侧凸>20°、角膜破裂史)。
二、辅助检查
-
遗传学检查:
- 靶向基因Panel检测:
- 判断逻辑:优先检测已知的EDS相关基因(如COL1A2、COL3A1、COL5A1),阴性者扩展至全外显子测序。
- 靶向基因Panel检测:
-
皮肤活检:
- 组织病理学评估:
- 异常意义:真皮层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弹性纤维破碎,支持结缔组织缺陷。
- 组织病理学评估:
-
影像学检查树:
├─ 骨骼系统
│ ├─ X线:评估关节脱位、脊柱侧凸
│ └─ MRI:检测韧带松弛、软骨损伤
├─ 心血管系统
│ ├─ 超声心动图:筛查二尖瓣脱垂、主动脉根部扩张
│ └─ 血管超声:评估血管脆性(仅限疑似血管型)
└─ 眼科检查
├─ 裂隙灯检查:检测角膜薄变、蓝巩膜
└─ 眼压测量:排除青光眼(部分亚型高发) -
功能评估:
- Beighton评分系统:
- 判断逻辑:评估小关节活动度,≥5分提示全身性关节松弛,需结合亚型特征(如局限性过度活动)。
- Beighton评分系统: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基因检测:
- 致病性突变检出:明确亚型分类,指导家族遗传咨询(如FKBP14突变需关注听力丧失)。
- 意义未明突变(VUS):需结合临床表型和功能实验验证。
-
胶原蛋白分析:
- Ⅲ型胶原减少(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提示血管型EDS可能,需排除COL3A1突变。
- Ⅴ型胶原异常:与经典型EDS相关,但部分其他特指类型也可能受累。
-
代谢标志物:
- 尿吡啶啉交联升高:提示PLOD1基因突变(kyphoscoliotic型EDS)。
-
炎症指标:
- CRP/ESR轻度升高:可能反映慢性关节炎症或软组织损伤。
四、总结
- 确诊核心:基因检测是金标准,需与临床表型(皮肤、关节、系统受累)紧密结合。
- 辅助检查重点:
- 遗传学检测优先于组织活检,避免侵入性操作带来的并发症。
- 影像学评估需针对特定亚型风险(如脊柱侧凸、心血管异常)。
- 实验室异常解读:胶原代谢标志物和基因检测结果需动态随访,尤其对VUS病例。
参考文献:
- 《The 2017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Ehlers-Danlos Syndromes》
- 《Ehlers-Danlos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 《Genetics in Medicine》关于EDS基因型-表型关联研究
- 《默沙东诊疗手册》(第20版)结缔组织病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