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口Macrostomia
编码LA31.3
关键词
索引词Macrostomia、巨口、先天性巨口、面横裂
同义词Congenital macrostomia、Transverse facial cleft
别名巨口畸形
(LA31.3)巨口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 口角异常扩张感:
- 患者或家属可感知口角向脸颊方向异常裂开,轻者表现为皮肤凹陷,重者可见明显裂隙(严重程度与胚胎期鳃弓融合障碍程度相关)[1]。
- 功能性障碍:
- 言语不清:因口周肌肉结构异常导致发音困难(常见于重度病例)[1]。
- 进食困难:咀嚼和吞咽效率下降,可能伴随流涎增多(中度至重度病例中常见)[1]。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面部结构异常:
- 单侧或双侧口角裂开:裂隙向颊部延伸,严重者可达耳屏前(罕见,仅占重度病例的5%-10%)[1]。
- 面部不对称:常伴同侧下颌骨、咬肌或外耳发育不良(与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相关,约60%-80%病例合并此类畸形)[1]。
- 软组织异常:
- 口轮匝肌连续性中断:触诊可发现口角处肌肉断裂(常见于所有病例)[1]。
非典型体征
- 耳部畸形:
- 耳廓形态异常或位置偏移(与第一鳃弓发育异常相关,约20%-30%病例)[1]。
影像学特征
- 三维CT或MRI:
- 下颌骨发育不良:患侧下颌支短小或髁突形态异常(约50%-70%合并严重面裂者)[1]。
- 软组织缺损:口角至颊部软组织连续性中断(影像学确诊关键依据)[1]。
注释
- 发生率:先天性巨口属于罕见先天性畸形,发病率约为1/50,000至1/100,000活产儿[1]。
- 合并症:约70%病例合并其他鳃弓源性畸形(如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半侧颜面短小)[1]。
参考文献
[1] ICD-11 先天性巨口条目(LA31.3)及发育异常相关病理机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