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先天性憩室Congenital diverticulum of small intestine

更新时间:2025-06-19 05:42:56
编码LB15.5

关键词

索引词Congenital diverticulum of small intestine、小肠先天性憩室、先天性小肠憩室,伴并发症、先天性小肠憩室,不伴并发症
缩写CDI、CSD
别名小肠先天性囊袋、小肠发育异常憩室、小肠壁先天性突出

小肠先天性憩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手术探查与病理学检查
      • 腹腔镜或开腹手术中直接观察到小肠憩室结构
      • 病理学证实憩室壁含全层肠壁结构(黏膜层、肌层、浆膜层)
      • 存在异位组织(胃黏膜/胰腺组织)为确诊特征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影像学证据
      • CT/MRI显示肠系膜对侧缘囊状突起(长度2-5cm)
      • 钡餐造影见小肠壁外突的龛影
    • 并发症证据
      • 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尤其儿童鲜红色血便)
      • 反复发作的肠梗阻或右下腹炎症
  3. 支持条件(临床辅助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脐周/右下腹疼痛(与憩室炎相关)
      • 便潜血阳性伴贫血(Hb<110g/L)
      • 肠梗阻三联征(痛吐胀)
    • 特殊检查阳性
      • ⁹⁹ᵐTc核素扫描示右下腹异常浓聚(异位胃黏膜)
      • 超声显示"假肾征"(肠套叠时)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内镜检查] A --> D[核素扫描] A --> E[实验室检查]

B --> B1[X线钡餐造影] B --> B2[CT/MRI] B --> B3[腹部超声]

C --> C1[胶囊内镜] C --> C2[双气囊小肠镜]

D --> D1[⁹⁹ᵐTc-高锝酸盐扫描]

E --> E1[血常规] E --> E2[便潜血] E --> E3[炎症标志物]

判断逻辑

  1. 影像学检查

    • 钡餐造影:首选筛查,显示龛影需>2cm才有诊断价值
    • CT/MRI:确诊憩室炎(肠壁增厚>4mm+周围脂肪浸润)
    • 超声:肠套叠时见"同心圆"征,敏感度>90%
  2. 核素扫描

    • ⁹⁹ᵐTc浓聚区与疼痛部位吻合→提示异位胃黏膜
    • 假阴性率40%(需术前注射五肽胃泌素提高检出)
  3. 内镜检查

    • 胶囊内镜:适用于隐匿性出血,发现率60-80%
    • 小肠镜:可直视憩室开口,同时止血治疗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正常范围 异常意义
血红蛋白 男130-175g/L
女120-150g/L
<110g/L提示慢性失血,需排查憩室异位胃黏膜出血
白细胞计数 4-10×10⁹/L >12×10⁹/L伴中性粒↑→憩室炎;>20×10⁹/L警惕穿孔
C反应蛋白 <5mg/L >50mg/L提示急性炎症,每24h复查,持续升高需手术干预
便潜血 阴性 阳性+无上消化道病变→提示小肠出血源,阳性预测值85%
降钙素原 <0.05μg/L >0.5μg/L提示细菌感染,指导抗生素使用

四、诊断流程关键点

  1. 儿童不明原因血便:首选⁹⁹ᵐTc扫描(检出率85%)
  2. 成人慢性腹痛:CT肠道造影(CTE)为金标准
  3. 疑似穿孔:立位腹平片+CT,膈下游离气体需急诊手术
  4. 难诊病例:双气囊小肠镜+病理活检确诊

参考文献

  • 《小儿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8版)
  • ACG《小肠憩室临床指南》(2023)
  • 《中华消化杂志》梅克尔憩室诊断专家共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