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Unspecified Mitral valve stenosis with insufficiency

更新时间:2025-06-18 23:49:05
编码BB63.Z

关键词

索引词Mitral valve stenosis with insufficiency、未特指的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伴返流、二尖瓣狭窄伴闭锁不全
缩写MS-MI、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
别名二尖瓣病、二尖瓣双病变、二尖瓣联合病变

未特指的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经胸/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TE/TEE)
      • 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二尖瓣口面积(MVA)≤1.5 cm²(正常4-6 cm²),平均跨瓣压差≥5 mmHg(狭窄证据)。
      • 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0.2 cm²或反流量≥30 ml/beat(关闭不全证据)。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心脏听诊特征
      • 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狭窄) + 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关闭不全)。
    • 影像学证据
      • 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叶增厚/钙化 + 左心房扩大(直径>4.0 cm)或左心室扩大(舒张末径>5.5 cm)。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症状组合:呼吸困难(NYHA II级以上) + 乏力 + 活动耐量下降。
    • 心电图异常
      • 二尖瓣型P波(P波时限≥120 ms)或心房颤动。
    • 血流动力学阈值
      • 肺动脉收缩压>40 mmHg(提示肺高压)。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筛查] --> B1(心脏听诊) A --> B2(心电图) A --> B3(胸部X线) B1 --> C[疑似病例] B2 --> C B3 --> C C --> D[金标准检查] D --> D1(经胸超声心动图) D --> D2(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D1 --> E[病因学检查] D2 --> E E --> E1(风湿活动指标:ASO/CRP) E --> E2(血培养) E --> E3(自身抗体谱)

判断逻辑

  1. 超声心动图

    • 狭窄判断:MVA≤1.5 cm² + 瓣叶钙化/粘连 → 狭窄确诊。
    • 关闭不全判断:反流束面积占左心房面积>20% → 中重度反流。
    • 关联性:左心房扩大(>4.5 cm)提示病变慢性化。
  2. 心电图

    • P波增宽+切迹 → 左心房扩大 → 支持狭窄诊断。
    • 心房颤动 → 提示病情进展至中晚期。
  3. 胸部X线

    • 心影呈"梨形"(左心房突出) + 肺淤血 → 需紧急超声确认。
  4. 病因学检查

    • ASO>200 IU/mL + CRP↑ → 风湿活动证据。
    • 血培养阳性 →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异常值 临床意义
BNP/NT-proBNP >100 pg/mL (BNP) 心功能不全标志,>400 pg/mL提示需强化抗心衰治疗。
CRP >10 mg/L 活动性炎症(风湿/感染),需联合抗生素或抗炎治疗。
ASO >200 IU/mL 近期链球菌感染,提示风湿热病因,需青霉素预防。
D-二聚体 >0.5 mg/L 血栓形成风险升高,合并房颤时需抗凝治疗(INR 2-3)。
肝功能 ALT/AST↑ + 白蛋白↓ 右心衰竭致肝淤血,需利尿剂调整。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确诊路径:听诊异常 + 超声心动图双重病变证据(MVA↓+反流↑)。
  2. 病因鉴别
    • 风湿性:ASO↑ + 年轻患者。
    • 退行性:老年 + 瓣叶钙化为主。
  3. 急症识别
    • 肺水肿(氧饱和度<90% + 湿啰音) → 立即利尿+氧疗。
    • 新发房颤 → 48小时内抗凝。

参考文献

  • 《2020 ACC/AHA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
  • 《ESC/EACTS 2021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瓣膜病诊疗共识(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