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慢性动脉阻塞性疾病Unspecified Chronic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编码BD4Z
关键词
索引词Chronic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未特指的慢性动脉阻塞性疾病、PAD[周围动脉疾病]、动脉硬化性外周病、外周动脉硬化、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PVD[外周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NOS [possible translation]、动脉粥样斑块 [possible translation]、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possible translation]、动脉粥样硬化变性 [possible translation]、动脉血管退行性变 [possible translation]、血管退行性变 [possible translation]、血管硬化 [possible translation]、外周血管疾病NOS、动脉血管退行性变、动脉粥样斑块、动脉粥样硬化变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硬化、血管退行性变
缩写CAOD、慢性动脉阻塞性疾病
别名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阻塞
未特指的慢性动脉阻塞性疾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动脉管腔狭窄≥50%或闭塞(直接证据)。
- 功能学证据:踝臂指数(ABI)≤0.90(单侧或双侧),且可重复验证。
-
支持条件(临床与辅助依据):
- 典型临床症状:
- 间歇性跛行(行走距离<200米诱发肌肉疼痛,休息缓解)。
- 静息痛(夜间加重,下垂肢体可部分缓解)。
- Fontaine分期≥Ⅱ期(见临床定义)。
- 体征:
- 受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足背动脉/胫后动脉)。
- 肢体皮温降低、苍白或溃疡/坏疽(Fontaine Ⅳ期)。
- 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年龄>50岁(需满足≥2项)。
- 典型临床症状:
-
阈值标准:
- 确诊:满足"必须条件"中任一项。
- 高度疑似:符合所有支持条件(典型症状+体征+危险因素),但缺乏金标准时需结合CTA/MRA。
二、辅助检查
-
分层检查策略:
mermaid graph TD A[疑似病例] --> B{首选筛查} B --> C[踝臂指数 ABI] C -->|ABI≤0.9| D[影像学检查] C -->|ABI>1.3| E[趾臂指数 TBI] D --> F[无创检查] F --> G[多普勒超声] F --> H[CTA] F --> I[MRA] D -->|复杂病例| J[金标准 DSA] -
判断逻辑:
- ABI:
- 阳性(≤0.9):提示血流受限,需影像学确认狭窄位置。
- 假阴性(>1.3):见于动脉钙化(糖尿病/肾病),改用TBI(正常值≥0.7)。
- 多普勒超声:
- 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200 cm/s 或流速比(狭窄处/近端)>2.0 → 诊断≥50%狭窄。
- CTA/MRA:
- 管腔狭窄≥50%为阳性,CTA更优钙化评估,MRA避免碘对比剂风险。
- DSA:
- 狭窄≥50%确诊,兼作介入治疗路径规划。
- ABI: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脂谱:
- LDL-C>100 mg/dL:加速动脉粥样硬化,需强化降脂(目标<70 mg/dL)。
- HDL-C<40 mg/dL(男)/ <50 mg/dL(女):保护性脂蛋白不足。
-
血糖指标:
- 空腹血糖≥126 mg/dL 或 HbA1c≥6.5%:提示未控糖尿病,加剧内皮损伤。
-
炎症标志物:
- hs-CRP>3 mg/L:反映斑块不稳定性,需抗炎管理。
-
肾功能:
- eGFR<60 mL/min/1.73m²:慢性肾病增加钙化及介入治疗风险。
-
同型半胱氨酸:
- >15 μmol/L:独立危险因素,需补充叶酸/B族维生素。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筛查:ABI为首选,异常者进入影像学评估。
- 确诊:DSA为金标准,CTA/MRA用于无创解剖定位。
- 风险评估:结合血脂、血糖、炎症标志物制定二级预防策略。
参考文献:
- ACC/AHA Guideline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2016/2017更新)
- ESV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2017)
- Circulation: "Arterial Calcification in Diabetes" (2020)
- 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学组《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指南》(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