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雷诺现象Secondary Raynaud phenomenon
编码BD42.1
关键词
索引词Secondary Raynaud phenomenon、继发性雷诺现象、雷诺综合征、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引起的雷诺现象、继发于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的雷诺现象、其他特指疾患引起的雷诺现象、继发于其他特指疾患的雷诺现象、因职业导致或加重的雷诺现象
同义词Raynaud syndrome
缩写SRP
别名继发性雷诺综合症、雷诺症状、次级雷诺病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关联情况
--职业作为辅助因素--非职业相关性--职业作为主要因素具有病因
--其他特指的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未特指的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4A42 系统性硬化症
4A42.Z未特指的系统性硬化症4A42.1弥漫性系统性硬化症4A42.2局限性系统性硬化症4A42.0小儿系统性硬化症4A45 抗磷脂综合征
4A45.Z未特指的抗磷脂综合征4A45.2妊娠期抗磷脂综合征4A45.3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血症综合征4A45.1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4A45.0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4A40 红斑狼疮
4A40.1药物性红斑狼疮4A40.Y其他特指的红斑狼疮4A40.Z未特指的红斑狼疮4A40.0系统性红斑狼疮4A40.0Y其他特指的系统性红斑狼疮4A40.0Z未特指的系统性红斑狼疮4A40.00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皮肤4A41 特发性炎性肌病
4A41.11副肿瘤性多发性肌炎4A41.1多发性肌炎4A41.1Y其他特指的多发性肌炎4A41.1Z未特指的多发性肌炎4A41.01幼年型皮肌炎4A41.21非炎性包涵体肌病4A41.Y其他特指的特发性炎性肌病4A41.Z未特指的特发性炎性肌病4A41.00成人皮肌炎4A41.10幼年多发性肌炎4A41.0皮肌炎4A41.0Z未特指的皮肌炎4A41.20炎性包涵体肌炎4A41.2包涵体肌病4A41.2Z未特指的包涵体肌病4A44 血管炎
4A44.8血栓闭塞性血管炎4A44.A1肉芽肿性多血管炎4A44.0髋部和肩部的假性多关节炎4A44.3单器官血管炎4A44.1主动脉弓综合征4A44.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4A44.AY其他特指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4A44.AZ未特指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4A44.4结节性多动脉炎4A44.6Sneddon综合征4A44.92IgA血管炎4A44.2巨细胞动脉炎4A44.7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4A44.B0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4A44.5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4A44.9免疫复合物性小血管炎4A44.9Y其他特指的免疫复合物性小血管炎4A44.9Z未特指的免疫复合物性小血管炎4A44.90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4A44.Y其他特指的血管炎4A44.Z未特指的血管炎4A44.91低补体血症荨麻疹性血管炎4A44.B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4A44.BY其他特指的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4A44.BZ未特指的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4A44.A2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4A44.A0显微镜下多血管炎4A43 重叠或未分化的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4A43.22儿童干燥综合征4A43.2干燥综合征4A43.2Y其他特指的干燥综合征4A43.2Z未特指的干燥综合征4A43.4弥漫性嗜酸性筋膜炎4A43.1Mikulicz 病4A43.Y其他特指的重叠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4A43.Z未特指的重叠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4A43.3混合性结缔组织病4A43.20原发性干燥综合征4A43.21继发性干燥综合征4A43.0IgG4相关疾病继发性雷诺现象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继发性雷诺现象是一种由已知基础疾病引发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肢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对寒冷或情绪刺激过度反应,导致反复发作的手指(有时包括足趾)皮肤颜色变化。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常见于某些系统性疾病,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原发性雷诺现象不同,继发性雷诺现象往往伴有其他临床症状,提示潜在疾病的诊断。
病因学特征
-
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 继发性雷诺现象最常出现于硬皮病(系统性硬化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中。这些病症通常涉及广泛的血管损伤,从而影响到肢体末端的小动脉。
- 在这些情况下,雷诺现象可能是早期甚至是首发症状之一,在其他典型体征如关节痛或皮疹之前就已经存在。
-
其他相关疾病:
- 除了上述提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外,继发性雷诺现象还可能见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以及干燥综合征等。
- 某些非自身免疫性的状况也可能诱发雷诺现象,比如职业暴露于震动工具使用中的工人(振动性白指),或者长期接触低温环境的人群。
-
病理生理机制:
- 发生雷诺现象的核心机制是冷刺激或情绪紧张等因素导致末梢血管异常收缩,进而引起局部缺血。
- 在继发性病例中,由于存在基础疾病,血管壁本身的结构和功能已经受损,使得它们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痉挛。
病理机制
-
血管反应性改变:
- 在受影响个体中,小动脉对寒冷特别敏感,这可能是由于平滑肌细胞上的受体分布改变或神经调节失衡所致。
- 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介质释放进一步加剧了这种高反应状态,促进了雷诺现象的发展。
-
微循环障碍:
- 随着病情进展,慢性缺血可能导致远端组织营养不良,最终形成溃疡甚至坏疽。
- 微循环功能障碍不仅限于皮肤层面,还可能累及深层软组织,造成更广泛的影响。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典型的表现为手指(偶尔脚趾)遇冷后迅速变白(苍白期),随后转为青紫(发绀期),最后恢复时呈现红色(潮红期)。
- 伴随有麻木感、刺痛或其他不适感觉;严重时可能出现疼痛。
- 反复发作可导致指尖萎缩、指甲生长异常等长期损害。
参考文献:基于《中国军网》、《搜狐网》等相关资料整理而成。请注意,对于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建议,请咨询专业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