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Other specified Atherosclerotic chronic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编码BD40.Y
关键词
索引词Atherosclerotic chronic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其他特指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上肢动脉粥样硬化、上肢动脉硬化、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腋动脉粥样硬化、肱动脉粥样硬化、桡动脉或尺动脉粥样硬化、主髂动脉粥样硬化、内脏动脉粥样硬化、髂动脉粥样硬化、其他特指动脉的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性视网膜病、视网膜动脉粥样硬化、门克伯格氏动脉硬化、动脉中层钙化、门克伯格氏钙化、门克伯格氏变性、内侧动脉硬化病、门克伯格内侧钙化、门克伯格内侧硬化症、内侧动脉变性
缩写ASCAD、Atherosclerotic-Chronic-Arterial-Occlusive-Disease
其他特指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BD40.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证据:
- 血管造影(DSA)、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明确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管腔狭窄≥50%),且病变部位符合“其他特指”分类(非冠状动脉、脑动脉、下肢动脉)。
- 临床特征匹配:
- 存在与受累动脉供血区域一致的缺血症状(如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器官功能障碍)。
- 影像学证据:
-
支持条件(危险因素与实验室依据):
-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 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
- 糖尿病(空腹血糖≥7.0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
- 高脂血症(LDL-C≥3.4 mmol/L)。
- 吸烟史(当前吸烟或既往吸烟≥10包年)。
- 实验室异常指标:
-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2.0 mg/L(提示慢性炎症)。
- 脂蛋白(a)≥30 mg/dL(遗传性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
-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
排除标准:
- 需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大动脉炎、动脉栓塞等非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疾病。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影像学检查
├── 无创检查
│ ├── 踝肱指数(ABI)
│ ├── 多普勒超声(血流速度评估)
│ ├── CTA(解剖结构分析)
│ └── MRA(斑块成分评估)
└── 有创检查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金标准)
└── 实验室检查
├── 血脂谱(LDL-C、HDL-C、TG)
├── 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
├── 炎症标志物(hs-CRP、IL-6)
└── 肾功能(血肌酐、尿蛋白) -
判断逻辑:
- 踝肱指数(ABI):
- 异常阈值:ABI≤0.9提示下肢缺血,≤0.4提示严重缺血。
- 局限性:钙化动脉(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假性升高,需结合趾肱指数(TBI)。
- CTA/MRA:
- 关键指标:管腔狭窄程度、斑块钙化/脂质核心比例、侧支循环建立情况。
- 诊断逻辑:狭窄≥50%伴远端血流减少可支持诊断。
- DSA:
- 金标准作用:直接显示血流动力学改变,指导介入治疗决策。
- 踝肱指数(ABI):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血脂异常:
- LDL-C≥3.4 mmol/L:动脉粥样硬化核心驱动因素,需强化降脂治疗(目标值≤1.8 mmol/L)。
- HDL-C<1.0 mmol/L(男)/1.3 mmol/L(女):逆向胆固醇转运能力下降,增加斑块不稳定性风险。
-
炎症标志物:
- hs-CRP≥2.0 mg/L:提示全身性炎症状态,与斑块进展和心血管事件风险正相关。
- IL-6≥5 pg/mL:反映血管壁局部炎症活性,可能需抗炎治疗干预。
-
血糖相关指标:
- 糖化血红蛋白≥7.0%:提示血糖控制不佳,需调整降糖方案以减少血管并发症。
-
肾功能异常:
- 血肌酐≥133 μmol/L(男)/124 μmol/L(女):提示肾动脉狭窄可能继发肾缺血性损伤。
四、总结
- 确诊核心:影像学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 + 特征性缺血症状。
- 风险评估:需整合血脂、炎症标志物及血糖水平,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
- 鉴别重点:排除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如血管炎、栓塞)。
参考文献:
- ACC/AHA《周围动脉疾病诊疗指南(2023)》
- ESC《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综合管理共识(2022)》
-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指南(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