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易栓症Other specified Thrombophilia

更新时间:2025-06-18 21:56:26
编码3B61.Y

关键词

索引词Thrombophilia、其他特指的易栓症
缩写YiShuanZheng、YSZ
别名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症、高凝状态、Hypercoagulable-State、Inherited-or-Acquired-Thrombophilia

其他特指的易栓症(3B61.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遗传学检测阳性
      • 检测到罕见凝血相关基因突变(如非FV Leiden/非FII G20210A的其他基因变异),需通过二代测序技术验证。
      • 抗凝血酶III、蛋白C或蛋白S活性显著降低(抗凝血酶III <60%,蛋白C/S <50%),排除获得性因素后仍持续异常。
    • 获得性因素确认
      • 存在特定获得性病因(如罕见骨髓增生性疾病、特殊药物暴露史)且与血栓事件存在明确时间关联。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临床表现
      • 非典型部位血栓形成(如肠系膜静脉、脑静脉窦)或反复血栓事件(≥2次)。
      • 妊娠期妇女出现≥3次不明原因流产(孕10周后)。
    • 实验室指标
      • D-二聚体持续升高(>500 μg/L)且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
      • 同时存在≥2项凝血指标异常(如狼疮抗凝物阳性+抗β2糖蛋白1抗体阳性)。
  3. 排除标准

    • 需排除常见易栓症(FV Leiden、FII G20210A突变等)及恶性肿瘤相关血栓。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
├── 血液学检查
│ ├── 凝血四项(PT/APTT/TT/FIB)
│ ├── D-二聚体定量
│ └── 抗凝血酶III活性检测
├── 遗传学检测
│ ├── 全外显子组测序(罕见突变筛查)
│ └── 靶向基因panel(凝血相关基因)
└── 影像学检查
├── 多普勒超声(深静脉系统)
├── CT静脉造影(CTV)
└── 磁共振静脉成像(MRV)

二级检查
├── 自身抗体检测(抗磷脂抗体谱)
├── 血小板功能检测
└── 特殊病因筛查(如JAK2 V617F突变)

判断逻辑

  1. 一级检查优先原则

    • 所有疑似病例首先完成D-二聚体+超声检查,D-二聚体>500 μg/L且超声阳性者可初步诊断深静脉血栓。
    • 抗凝血酶III活性<60%需立即启动遗传学检测。
  2. 遗传学检测指征

    • 年龄<50岁发生非诱因性血栓
    • 家族中有≥2例血栓事件
    • 合并非典型部位血栓
  3. 影像学选择逻辑

    • 超声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时升级至CTV
    • 颅内静脉窦血栓首选MRV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抗凝血酶III活性 80%-120% <60%提示遗传缺陷,需排除肝病/肾病;急性期降低可能为消耗性
蛋白C活性 70%-140% <50%持续存在提示遗传性缺陷,需与华法林治疗导致的获得性降低鉴别
D-二聚体 <500 μg/L >500 μg/L提示血栓活动,但需排除术后/创伤/肿瘤等非特异性升高
JAK2 V617F突变 阴性 阳性提示骨髓增生性疾病相关易栓症,需行骨髓活检
狼疮抗凝物 标准化比值<1.2 >1.2持续12周以上提示抗磷脂综合征,血栓复发风险增加3倍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分层诊断

    • 先排除常见易栓症,再聚焦罕见病因
    • 对于获得性病例,需动态监测实验室指标(每3个月复查抗磷脂抗体谱)
  2. 特殊人群处理

    • 孕妇建议在孕早期完成抗凝血酶III和蛋白C/S检测
    • 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需常规筛查骨髓增殖性肿瘤标志物

参考文献
《血栓与止血学》(第3版)
ISTH《易栓症诊断指南》2023更新版
《中华血液学杂志》易栓症诊疗专家共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