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牙齿矫正新方案安全变美
2025-09-02 13:01:47阅读时长2分钟980字
现在正畸已经不局限于青少年了,健康人的牙槽骨即使到老年也还能慢慢调整。不过要注意,矫正效果好不好,和牙周健康直接相关——治疗前最好先查一查牙周情况,比如牙周袋深度不超过3毫米,更适合开始矫正。
矫正器类型及特点
目前常见的矫正器主要分四类,各有适合的情况:
- 金属托槽:用医用不锈钢做的,结实耐用,价格相对便宜(大概8000-15000元),适合牙齿问题比较复杂的初始矫正阶段。
- 陶瓷托槽:半透明的氧化锆材质,看起来更隐蔽,但硬度比较高,可能会磨到牙齿表面,通常会搭配树脂线固定。
- 舌侧矫正:托槽粘在牙齿内侧(靠近舌头的一边),是定制的,厚度不到1毫米,但要注意前牙内侧的牙釉质本来就薄,设计时得特别小心。
- 隐形矫治:透明的塑料材质,每天要戴够20小时以上才能有效,上面的小附件(帮助牙齿移动的结构)是根据每个人的牙齿情况定制的。
矫治期饮食要注意这些
矫正期间吃什么,直接影响会不会出问题,记得做好这几点:
- 别咬太韧的食物:像整颗梨、牛筋这类纤维长、韧性大的食物,容易扯到矫正器,吃之前最好先去掉筋膜,切成片再切丁。
- 避开太黏的食物:麦芽糖、糯米糍这种特别黏的,容易粘在矫正器上,最好先化在水里再喝,或者别直接咬。
- 小心染色饮料:红茶、普洱里的茶多酚容易让矫正器变脏,建议用专门的清洁片洗(含少量氯己定),能帮忙去色。
- 注意清洁防菌斑:矫正器周围容易长菌斑,建议用正畸专用牙膏(含少量氟化亚锡),搭配单束毛的牙刷,按改良的Stillman方法刷牙,清洁更到位。
矫正的风险怎么防
矫正不是随便做的,要分三步预防问题:
- 术前准备:先做CBCT检查牙槽骨密度,密度够(不低于0.8g/cm³)才好;还要查唾液的缓冲能力,如果唾液pH值低于6.5,得先治龋齿再开始矫正。
- 矫正过程中:要用咬合分析系统调整牙齿的早接触点,每个月查牙龈出血情况——出血指数不超过1才安全。
- 术后保持:保持器要遵循“三三制”:前3个月全天戴,接下来3年晚上戴,之后3年定期复查;还要定期查牙根有没有吸收,用根尖片指数评估。
保持期要定期查什么
矫正结束后不是万事大吉,保持期得定期监测,建议每6个月做一次这些检查:
- 三维牙列扫描(精度很高,误差不到10微米),看牙齿有没有移位;
- 牙周探诊,标记牙周袋超过4毫米的地方,及时处理;
- 咬合压力测试,用专门系统量化分析咬合情况;
- 釉质再矿化检查,用激光看看牙齿表面有没有脱矿。
总之,牙齿矫正需要从术前检查、术中调整到术后保持一步步做好,每一步都要关注口腔健康。不管是选哪种矫正器,还是饮食、清洁,甚至是后期的保持,都得认真对待,这样才能既把牙齿排整齐,又不伤牙周和牙齿本身。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