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果中毒风险

成人超10颗儿童5颗!银杏果食用过量很致命!

作者:蓝季动
2025-10-10 10:05:01阅读时长2分钟824字
急诊科银杏果中毒银杏果中毒银杏酸氰甙生食炮制过敏儿童成人防护重金属毒素急救症状潜伏期

近期,杭州的王先生在银杏林散步时,听信银杏果能降血压的民间传言,生食20余颗后,出现恶心、腹痛、抽搐等症状,被紧急送医确诊为银杏果中毒。所幸送医及时,经医院救治并无大碍。相关部门发布警示,提醒公众“别捡、别吃”。

银杏果暗藏哪些致命毒素?

银杏果含多种有毒成分,像银杏酸(白果酸、银杏酚酸)、氰甙、生物碱等。氰甙在体内会变成氢氰酸,抑制细胞呼吸链,让组织缺氧;银杏酸会引发皮肤过敏和消化道刺激。中毒症状有多种分级:消化系统上,1 - 12小时潜伏期后会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可能有黏液血便;神经系统方面,会烦躁、抽搐、意识模糊,严重的会呼吸衰竭、昏迷甚至死亡;过敏反应则是接触外种皮24 - 48小时后出皮疹、水疱,少数人会过敏性休克。成人单日生食超10颗会中毒,儿童5颗就可能致命,比如曾有2岁幼儿吃20颗致死。而且果芯氰化物浓度比果肉高,吃带芯果更危险。另外,城市银杏果因接触汽车尾气、粉尘、农药,有铅、汞等重金属,高温也清不干净。

哪些场景易因银杏果中招?

食用上存在诸多误区,很多人误信“白果养生”,却忽略药典“需炮制去毒”的警示。还有人觉得高温能完全解毒,可氰甙在100℃下要煮2小时才部分降解。儿童好奇心强,代谢能力弱,误食后中毒症状发展更快。接触方面,外种皮银杏酸能穿透表皮,引发过敏,多数人采摘或清洗徒手操作,易让过敏原扩散到眼、口等部位。环境上,城市公园等银杏果掉落处,果实易混入食物或玩具,园林杀虫剂还可能和银杏毒素产生协同毒性。

如何远离银杏果的危险?

食用上,严禁生食,成人熟食每天不超10颗,儿童禁食,孕妇、哮喘患者及过敏体质者禁用。加工时剥除外种皮要洗净,带芯果去芯,煮超2小时,弃第一道汤。购买选正规药店或医疗机构炮制的制品。接触防护要佩戴橡胶手套、护目镜,处理后用肥皂水清洗,及时清理落地果实。中毒应急时,清醒者急性中毒要催吐后就医,过敏用冷水冲洗,可服氯雷他定,呼吸困难注射肾上腺素,医院会采取吸附毒素、解毒、血液净化等治疗。社区要在银杏林设“禁止采摘”警示牌,标注症状和急救电话,开展防毒宣传,将中毒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园林部门可改种无毒雄性银杏品种。 银杏果虽看似普通,却暗藏致命风险,公众要遵循“不采、不食、不轻信偏方”原则,保障自身及家人健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