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纳米远紫外线可防过敏

222纳米远紫外线降低过敏风险,真能走进家庭吗?

作者:蓝季动
2025-10-11 09:40:01阅读时长2分钟909字
变态反应科过敏222纳米远紫外线尘螨花粉室内过敏原哮喘养宠家庭空气净化过敏防治无药物治疗非侵入性防护空气净化技术过敏原活性抗体结合气溶胶环境

近期,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团队在《ACS ES&T Air》期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证实波长222纳米的远紫外线(far-UVC)能有效破坏尘螨、花粉等室内过敏原的蛋白质结构,降低过敏反应风险,为过敏患者带来了无药物、非侵入性的居家防护新希望。

远紫外线如何“改造”过敏原分子?

过敏原本质是特定蛋白质颗粒,当222纳米远紫外线照射后,其分子结构会被“解折叠”。就像原本复杂有序的折纸被打乱,这些过敏原便失去了与人体免疫系统抗体的结合能力。例如,桦树花粉在经过30分钟照射后,其过敏原活性降低了25%;而猫过敏原Fel d1由于结构相对稳定,活性仅下降20%。研究采用模拟真实室内的气溶胶环境进行实验,常规的吸尘或擦拭手段难以彻底清除悬浮微粒,而远紫外线技术通过被动照射实现了空气的动态净化。主导研究的微生物学家泰丝·艾德姆博士指出,该技术能显著减少过敏原负荷,对哮喘患者或养宠家庭十分友好。

222纳米远紫外线安全吗?应用前景如何?

与传统254纳米紫外线不同,222纳米波长的穿透力仅限于空气中的过敏原,无法穿透皮肤或角膜,在实验剂量(低于职业安全限值)下对人体无害。不过,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微量臭氧,所以需要配合通风系统使用。研究团队设想未来开发便携式设备或集成至中央空调系统,实现实时过敏原净化。比如在卧室安装专用紫外线灯,过敏患者睡眠时或许能减少夜间哮喘发作风险。但目前该技术尚未通过家庭环境测试,不同空间尺寸、家具遮挡等因素对其净化效率的影响还需验证。

新技术面临哪些局限与挑战?

当前研究仅在实验室密闭舱完成,实际居住环境中的长期效果还未评估。一方面,过敏原可能附着于地毯或窗帘表面,紫外线穿透能力受限;另一方面,部分过敏原如Fel d1抗性较强,可能需要更高照射强度或更长时间。从社会层面看,美国约1亿人受过敏困扰,虽然市场需求大,但便携设备的商业化需要平衡技术可靠性与价格门槛。研究团队建议优先在高风险场所(如哮喘患者活动区)试点,同时长期跟踪用户健康数据,验证是否能降低过敏症状发生率。 这项技术为过敏防治提供了创新思路,但要从实验室走向家庭,还需解决实际环境适应性、设备成本及长期安全性等问题。若未来成功推广,有望减少患者对药物的依赖,为儿童、老年人等敏感人群提供更安全的生活环境。研究团队呼吁相关企业合作开发原型机,并扩大临床前研究,加速技术落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