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检查安全要点

男子因项链命丧MRI室,检查前这些安全要点你知道吗?

作者:张熙
2025-07-23 09:50:01阅读时长3分钟1206字
影像科MRI检查核磁共振金属物品磁场干扰物理损伤高风险人群心脏起搏器体内金属异物安全细节检查前准备医疗事故安全警示陪同人员应急处理

近期,美国纽约州长岛的一处核磁共振(MRI)中心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致命事故。一名61岁的男子在陪同亲友进行检查时,因亲友在检查中呼救,他不顾医护人员劝阻,佩戴着金属项链违规闯入扫描室。结果,强大的MRI磁场瞬间将他吸入,该男子身受重伤,最终不治身亡。北岸大学医院影像部主任指出,MRI磁场强度极高,任何金属物品进入都会被致命性吸入,可能引发窒息或内伤。目前警方正在调查死因,但已明确事故与金属物品违规进入直接相关,这一事件凸显了公众对MRI安全规定的普遍忽视。

核磁共振检查:金属危害知多少?风险人群有哪些?

  • 危害机制解析:金属物品进入核磁共振检查会带来诸多危害。一是磁场干扰,像项链、假牙这类金属物品会扭曲MRI磁场,使图像出现“漩涡状伪影”,就如同在平静湖面扔石头泛起涟漪,可能掩盖肿瘤等关键病灶。例如眼线膏中的铁氧化物,曾导致面部扫描图出现噪点,延误诊断。二是信号黑洞,金属吸收MRI无线电波,在图像上形成黑色空洞,类似“照片泼墨”,让器官细节不可见,体内钢钉就可能造成骨折愈合情况误判。三是物理损伤,磁场可能使体内金属移位,如眼内铁屑;外部金属物品如运动内衣搭扣会发热导致烫伤,甚至项链缠绕颈部会引发窒息。
  • 高风险人群分类:有几类人群在核磁共振检查时风险较高。绝对禁忌者包括植入心脏起搏器、金属动脉瘤夹、体内金属异物者,妊娠早期孕妇,以及需生命支持设备的危重患者。相对禁忌者如癫痫患者、幽闭恐惧症患者需谨慎评估风险。还有隐性风险群体,像焊工、五金从业者可能体内存在金属微粒,佩戴含磁性镀膜隐形眼镜或含金属成分化妆品者也可能引发意外。

检查前:与医生沟通什么?准备工作有哪些?

  • 医生最需了解的4类信息:一是体内金属史,心脏支架、避孕环、假牙材质,哪怕是20年前的金属植入物都要申报。二是近期受伤史,眼内铁屑、弹片残留可能因磁场移动导致内出血。三是职业暴露史,长期接触金属粉尘的从业者需排查体内微粒。四是过敏或疾病史,如幽闭恐惧症患者可协商使用开放式MRI设备。
  • 3项绝对禁止行为:一是隐瞒金属物品,项链、耳钉、磁性腰带扣等都要彻底移除。二是穿戴金属制品,牛仔裤拉链、内衣钢圈会干扰成像,需更换为医院提供的纯棉衣物。三是擅自进入检查区,推床、轮椅严禁靠近MRI机器,曾有轮椅被磁力吸附致患者受伤案例。

公众预防:自查、陪同、应急怎么做?

  • 检查前自查清单:要清空口袋,手机、硬币、信用卡磁条会被损坏或吸入;移除所有饰品,包括纹身贴、金属美甲;女性要确认避孕环是否含金属,部分新型材质可兼容MRI。
  • 陪同人员安全准则:亲友陪同者必须留在观察区,不可因紧急情况擅自闯入。医护人员会通过对讲系统处理检查中的突发状况,非专业人员闯入可能加剧风险。
  • 应急处理原则:若意外被磁力吸引,切勿挣扎,立即趴伏地面降低重心,等待医护人员使用紧急断电系统。检查后若出现颈部压迫、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排查窒息或颈椎损伤。 这起事故为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MRI检查前的严格金属排查是生命保障措施。医疗机构要加强警示标识与患者教育,公众也应主动配合安检流程,体检前可通过医院咨询渠道或客服明确禁忌事项,提前准备无金属替代衣物。医患双方共同重视安全细节,才能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