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现3153例基孔肯雅热病例,中秋国庆咋防护?
2025-09-30 10:30:01阅读时长3分钟1198字
近期,广东省疾控局通报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数据引发广泛关注。此次疫情爆发规模较大,共出现3153例病例,其中以江门市为主,占比高达92.8%。目前,江门市已启动Ⅲ级响应,新增病例呈下降趋势,但中秋国庆假期临近,人员流动增大,仍需警惕疫情传播风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此次疫情,学习科学防护措施,降低个人感染风险。
疫情现状究竟如何?防控进展怎样?
- 疫情时空分布特征:此次疫情病例分布存在明显地理差异。江门市作为疫情核心区,采取了一系列有力应对措施,如储备床位、提供个性化诊疗、为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服务等。而其他城市病例数量相对较少,像佛山、广州等地病例数远低于江门。这种区域性差异可能与蚊媒密度和防控响应速度有关,江门可能因蚊媒密度较高,初期防控难度较大。
- 防控成效与挑战:从数据来看,江门市每日新增病例从574例下降至455例,说明防控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中秋国庆假期人员流动增加、蚊媒活跃度上升,给防控带来挑战。专家康敏强调“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因为伊蚊喜欢在小型洁净积水中繁殖,切断其繁殖途径能有效防控疫情。
- 医疗资源保障:全省医疗系统应对能力充足,储备了超过5000张床位,检测试剂与治疗药物也储备充足。不过轻症患者最好居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居家时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基孔肯雅热病毒是啥样?有啥临床表现?
- 病毒传播机制: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其潜伏期为2至12天,部分症状与登革热相似,所以需要通过血清学检测或核酸检测来确诊。
- 临床症状与治疗原则:典型症状有突发高热、关节疼痛、皮疹、肌肉痛和头痛。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如用退热药、补液等。患者千万不能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 特殊人群防护:老年人、儿童和有基础病的患者病情恶化风险较高,比如可能加重原有疾病。这些人群要优先做好防蚊措施,加强健康监测。
个人与家庭如何做好防护?
- 环境防蚊行动指南:
-
“1130”行动操作细则:上下班花1分钟清理花盆底盘、废旧容器等积水;每周进行1次环境大扫除,清除积水死角;每天花3分钟检查居家周边是否有伊蚊孳生地。
- 物理防护升级:安装纱窗、挂蚊帐能有效防蚊,夜间居家使用效果好。驱蚊剂可选择含避蚊胺、派卡瑞丁成分的,但不同年龄段使用有差异,要根据说明选择。
-
- 外出活动风险控制:
-
高发区出行警示:尽量避免前往江门等疫情核心区,若必须去,可在广东省卫健委官网查询当地蚊媒密度监测数据。
- 户外防护装备:穿浅色长袖衣物能物理防蚊,再搭配驱蚊剂效果更好。要注意驱蚊剂喷洒顺序和补涂频率,清晨傍晚蚊虫活动高峰时段尽量减少外出。
-
- 症状识别与就医流程:
-
疑似感染信号:如果发热超过38.5℃,关节剧痛还伴有皮疹,很可能是感染了基孔肯雅热,要及时就医。
- 就医注意事项:患者可提前线上问诊,减少聚集风险。居家隔离时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每天补充2 - 3L含电解质液体。 目前疫情趋势向好,新增病例下降,医疗保障充分。但假期期间大家仍要保持防蚊习惯,全民参与爱国卫生运动。专家对国庆前控制疫情有信心,大家要关注疾控部门发布的实时疫情地图,动态调整防护策略,共同战胜疫情。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