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杭州分时段防蚊策略大公开,速来了解!
2025-07-24 10:00:01阅读时长3分钟1108字
近期,随着气温回升,杭州进入蚊虫活跃期。杭州市疾控中心指出,本地主要蚊种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已开始大量繁殖。白纹伊蚊喜欢待在户外植被茂密处,清晨和黄昏最为活跃;淡色库蚊则主要在夜间的室内活动。这两种蚊子都能传播登革热、疟疾等疾病,繁殖周期只需7 - 15天,单次产卵量可达100枚,卵在静水中快速孵化。不少杭州市民反映频繁被蚊虫叮咬,为此,疾控专家通过媒体发布防蚊灭蚊指南。
揭秘!两种蚊种的危害大不同
- 白纹伊蚊:户外“小恶魔”:白纹伊蚊主要在日出后1 - 2小时和日落前2 - 3小时活动,喜欢栖息在花圃、灌木丛等植被密集处。它不仅会让皮肤红肿瘙痒,还是登革热、寨卡病毒等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2024年杭州登革热病例中,约60%与它的叮咬直接相关。其卵能在干燥环境存活数月,遇水48小时内就能孵化,所以花盆托盘、废旧容器等小型积水处需重点清理。
- 淡色库蚊:室内“暗夜杀手”:淡色库蚊以夜间活动为主,气温25℃以上时活跃度大增,常从门窗缝隙钻进室内。它主要传播丝虫病及某些类型脑炎,吸血频率高,单只雌蚊每日可叮咬多人次,增加了疾病交叉感染风险。其幼虫依赖室内积水,像空调积水、地漏等地方,要针对性排查。
- 数据对比:精准认知风险:通过数据对比,能快速定位防控重点。从杭州市疾控监测数据来看,白纹伊蚊在公园等公共绿地密度较高,淡色库蚊在老旧小区集中出现。
实用!分时段防蚊策略大公开
- 白纹伊蚊防护(晨昏时段):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物,使用含避蚊胺或派卡瑞丁的驱蚊剂;在庭院、阳台安装防蚊纱窗,黄昏前清理花盆积水;用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喷洒植被密集区,降低成蚊密度。
- 淡色库蚊防护(夜间时段):睡前检查纱窗密闭性,使用电热蚊香或驱蚊灯;定期清理卫生间地漏、空调接水盘等隐蔽积水,避免幼虫滋生;婴幼儿和孕妇群体可选择含氯菊酯的蚊帐。
- 环境治理核心措施:源头阻断很关键,家庭每周至少全面排查一次积水容器,倒置存放或覆盖防雨布;生物防治方面,在景观水体投放灭蚊幼缓释剂;社区要配合物业清理绿化带积水,对公共区域窨井、下水道进行滞留喷洒消杀。
长效!防控与健康行为养成记
- 个体健康行为升级:建立“三查一清”日常习惯,即查容器积水、查纱窗漏洞、查蚊虫活动迹象,每周固定时间清理潜在孳生地。被叮咬后别抓挠,可涂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瘙痒,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立即就医。
- 社区与政策协同机制:杭州某街道实行“蚊虫防控网格化管理”,划分责任片区、组建志愿者巡查队、设置灭蚊药剂免费领取点,使区域蚊虫密度下降40%。政府要加强大型积水区治理,推广智慧监测系统。
- 气候变化下的适应性策略:全球变暖使蚊种活动范围北扩,北方城市要提前建立防控预案。居民要关注气象预警,高温多雨季节前储备驱蚊物资。 蚊虫防控需大家一起努力,精准识别蚊种特性、分时段采取措施,能降低叮咬和疾病传播风险。杭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即使没明显积水,也可能有隐蔽孳生点,大家要定期自查,积极参与社区消杀行动,共创健康生活环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