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热病防控指南:中西医结合应对基孔肯雅热
盛夏时节,暑湿交蒸,疫疠易行——近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发出警报:蚊媒传播的基孔肯雅热存在大规模暴发风险!这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广东今夏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截至7月25日,佛山累计报告超3600例轻症病例,广州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阳江发现3例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
目前对基孔肯雅热无特异性药物,也没有疫苗, 主要靠对症治疗。 急性期针对发热和关节痛, 恢复期针对关节的持续僵硬和疼痛; 支持治疗主要包括休息、输液、使用止痛药和退热药等。 鉴于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有相似的症状, 需排除登革热后才能使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抗炎药,以降低出血的风险,结合岭南湿热气候与人群体质特点,温病专家林兴栋特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提出系统防控策略,助市民科学应对。
一、预防为先:阻断蚊媒传播,强化体质防病
1、环境防蚊,切断传播链
中药驱蚊法:
▶ 门窗悬挂艾草、薄荷或中药香囊(含丁香、藿香等),艾条熏房后需通风;
▶ DIY喷剂:金银花、藿香、紫苏各10克煎煮冷却,喷洒衣物及居室,天然驱蚊且安全。
物理防护:安装纱窗、睡眠用蚊帐;穿浅色长袖衣裤,避免清晨/黄昏蚊虫活跃期外出。
清除孳生地:每周清理花盆托盘、空调积水等容器,阻断伊蚊繁殖。
2、体质调理:清热祛湿,健脾固本
岭南湿热易伤脾胃,体质虚弱者更易感病。调理需兼顾“清、化、补”:
药膳强体:
易感人群(老人、儿童):苦瓜绿豆瘦肉汤(苦瓜清热解毒,绿豆利湿,瘦肉补虚);
关节不适者:赤小豆冬瓜汤(利水消肿,预防症状加重);
湿热重者:荷叶茯苓粥(荷叶清暑、茯苓健脾)。
穴位保健:
每日按揉 足三里穴(膝下3寸)3分钟,健脾益气;
艾灸 关元穴(脐下3寸),每周2次,每次10分钟,温阳固本(避免夏季灸时过长)。
二、科学治疗:分期干预,中西医协同
1、急性期(发病1周内):控热镇痛,慎防出血
退热:
体温<38.5℃:物理降温(温水擦颈、腋窝),忌酒精擦浴;
体温>38.5℃:仅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禁用布洛芬、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凝血,增加出血风险)。
补液支持:少量多次饮温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每日饮水>1.5升;流质饮食如米粥、山药羹(易消化,护脾胃)。
关节剧痛:急性期关节制动,冷敷肿胀处(每次5分钟,每日5次)。
2、中医辨证治疗
(1)初起发热期(表寒里热,湿毒内蕴):
方剂:葛根汤合柴葛解肌汤加减,散寒解表、化湿解毒;
(2)急性发热期(湿热蕴毒,热重于湿):
方剂:白虎加苍术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苦寒消热、化湿解毒;
(3)缓解痹痛期(湿滞经络):
方剂:宣痹汤合蠲痹汤加减,清热除湿、通络止痛;
外治法:桑枝30克、秦艽15克煎汤泡浴;针灸合谷、阳陵泉穴。
3、慢性关节痛(>3个月):
康复锻炼:游泳、太极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关节僵硬;
西医干预: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考虑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
三、病后调护:饮食+运动+情志,防复发促康复
1、饮食调养:清补兼顾,忌伤脾胃
2、功能康复与情志管理
运动原则:热退1周内避免负重活动;慢性期每日散步30分钟或练习八段锦,促进气血流通;
情志调节:夏季易“情绪中暑”,可听轻音乐、冥想疏压,午休30分钟补养心气。
四、高危人群防护要点
1、孕妇:
防蚊首选物理措施(蚊帐、浅色长袖衣),室内摆夜来香辅助驱蚊;
药膳宜 莲子百合汤清心安神),忌活血类中药。
2、儿童与老人:
佩戴中药香囊(艾叶、薄荷等),常食山药粥健脾;
关节不适者早晚热敷,配合按揉足三里穴。
3、旅行与归国人员:
赴东南亚、非洲前备含避蚊胺驱蚊剂;归国后14天内监测体温,出现关节痛立即就医并报告旅行史。
温病专家林兴栋教授提醒!
应对基孔肯雅热,需落实 “防、护、养”:
防蚊虫——阻断传播源;护正气——调理湿热体质;养身心——科学康复防复发。
岭南暑湿虽盛,然中医“未病先防”智慧与现代医学结合,必能筑牢健康屏障!
特别警示: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对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避免采用酒精擦浴。解热镇痛类药物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应谨慎使用!及时就医是防控关键!
注: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五、院内制剂介绍
1、防流感香囊
【配方】广藿香、苍术、艾叶等。
【功效】芳香解表、疏风散寒、温中醒脾,防治四时流感。
2、中药香囊
【配方】薄荷、艾叶、石菖蒲等。
【功效】开窍醒神、芳香避秽、驱蚊。
【注意】此香囊中药物挥发性较强,建议每2周更换一次香囊。
3、健脾祛湿方
【配方】:陈皮、山药、太子参、薏苡仁、赤小豆、炙甘草等组成,采取中药特殊调配加工。
【功效】健脾祛湿,理气和中。
【用法用量】开水焗泡或水煮10分钟,1次1-2袋,1日2-3次;小儿酌减。
(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