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表明,延长卧床时间对早起型和晚睡型青少年的好处不同

More time in bed benefits morning and evening-type teens differently, new study suggests

美国英文睡眠健康与心理学
新闻源:PsyPost
2025-06-26 03:00:00阅读时长4分钟1790字
青少年睡眠健康早起型晚睡型睡眠延长抑郁焦虑生物钟褪黑激素个性化方法长期健康

一项新研究发现,那些倾向于熬夜且睡眠时间较短的青少年,比早起型或中间型的同龄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易怒和疲劳等问题。这项发表在《睡眠研究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当这些青少年被允许额外增加一小时的卧床时间时,两组人都增加了总睡眠时间,但晚睡型青少年还推迟了起床时间,这表明他们对延长休息时间存在独特的生物和行为反应。

青少年在睡眠问题上处于独特的位置。随着青春期的进展,人体的生物钟往往会向后推移,使许多青少年即使面对早晨早早开始的学校课程,也难以早睡。与此同时,学业和社交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减少青少年的总休息时间。长期睡眠不足一直与情绪、行为和日常功能的困扰相关。研究人员希望了解具有不同生物钟模式的青少年在有机会延长卧床时间时是否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我的研究专注于青少年的睡眠健康以及睡眠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联,”研究作者、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校区副教授兼科罗拉多儿童医院行为睡眠医学副主任斯泰西·L·西蒙(Stacey L. Simon)表示。

“我们知道大多数青少年获得的睡眠少于其年龄推荐的睡眠量,并且尽管需要早起上学,他们仍然倾向于晚睡。睡眠不足会对学业、社交和情感功能产生重大影响,并增加健康问题的风险。本研究考察了具有不同睡眠时间偏好(如早起型和晚睡型)的青少年在为期一周的睡眠延长安慰实验中的反应。”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招募了26名高中生,年龄在14至19岁之间,他们在学校夜间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或更少。志愿者通过学校和社会媒体广告招募,并经过严格筛选,以确保他们身体健康,没有精神疾病或睡眠障碍,也没有服用影响睡眠的药物。

参与者来自多种种族和民族背景,样本主要为女性。研究人员使用一个关于睡眠习惯和日常活动模式的标准问卷,将每位青少年分类为早起型、中间型或晚睡型。

每位青少年参与了一项随机交叉设计实验。在一个条件下,他们保持通常的学校周作息,称为“典型睡眠”;而在另一个条件中,称为“睡眠延长”,他们每晚增加至少一小时的卧床时间,持续五晚。两种条件的顺序是随机的,并在两种条件之间设置了一个月的清洗期。

在两种条件下,参与者都佩戴了一个名为体动记录仪的腕部设备,用于跟踪他们的活动并估算睡眠情况,同时他们还记录了睡眠日记,并在研究结束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对其内部生物钟的详细测量。

在实验室中,参与者待在昏暗的房间里,并在晚上和次日上午提供每小时一次的唾液样本。这些样本被用来测量褪黑激素——一种向身体发出准备睡眠信号的激素。通过这种方式,研究人员能够确定参与者的“昏暗光线下褪黑激素启动时间”和“昏暗光线下褪黑激素停止时间”——即身体自然增加或减少该激素释放的时间点——从而为每个人的内部生物钟提供生物学标记。

在研究开始时,研究人员发现晚睡型青少年与被归类为早起型或中间型的青少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晚睡型青少年的抑郁和焦虑得分更高,并且整天更容易感到烦躁和疲倦。他们还经历了更多与长期睡眠不足相关的症状。

当参与者增加卧床时间时,早起型和中间型以及晚睡型青少年都能够提前入睡并延长睡眠时间。然而,只有晚睡型参与者在延长睡眠条件下推迟了起床时间。换句话说,虽然两组都调整了入睡时间,但只有晚睡型青少年也调整了起床时间,这表明他们的内部生物钟在其能够延长睡眠时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还仔细研究了与身体内部生物钟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对于早起型和中间型青少年,当他们提早入睡时,“相位角”——即身体开始产生褪黑激素与一个人入睡之间的时间间隔——显著缩短。而对于晚睡型青少年,当他们的卧床时间延长时,身体停止产生褪黑激素与他们醒来之间的时间间隔显著增加。

这表明,晚睡型青少年可能更难将其内部生物钟与较早的起床时间对齐,从而使他们在闹钟响起时更难维持较长的睡眠时间。

这一发现为青少年睡眠健康的谜题增添了重要的一环。结果表明,在制定增加休息时间和调整昼夜节律的建议时,应考虑青少年的自然睡眠倾向。晚睡型青少年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例如更注重推迟起床时间或使用针对性干预措施来将他们的内部生物钟向前调整。

“研究中的所有青少年都通过干预成功地延长了睡眠时间,”西蒙告诉PsyPost。“他们都通过提早入睡获得了更多的睡眠。然而,只有具有晚睡偏好的青少年还通过推迟早晨起床时间来获取额外睡眠。这表明可能需要个性化的方法来帮助青少年改善睡眠。”

这项研究有一些局限性。样本规模相对较小且较为同质,这使得很难将结果推广到所有青少年群体。此外,为期一周的实验期可能无法完全捕捉到更长或更持续的睡眠行为变化如何影响具有不同内部生物钟模式的青少年。研究人员承认需要更大规模、更长时间的研究,以调查延长睡眠如何影响学业表现、情感健康和长期健康。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