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放射性汞对脑梗塞进行脑扫描
NSTL回溯数据服务平台
报告中指出,在脑梗塞的情况下,正扫描的出现率在25%到81%之间波动(1-8)。在之前的一份报告(9)中,涉及129个病例,作者发现41%的扫描呈阳性,且大多数阳性扫描出现在梗塞后的第三周。本研究的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a) 更好地阐明哪种脑血管病变会产生异常的脑扫描结果;(b) 更清楚地定义扫描为阴性和阳性的梗塞后时间段;(c) 将临床上判断的梗塞大小与脑扫描结果进行关联;(d) 在前、中、后脑动脉以及基底-椎动脉分布区域通过扫描展示梗塞情况;(e) 评估脑扫描在诊断和预后方面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分析了152名确诊为脑梗塞患者的179次脑扫描。扫描是在静脉注射Hg203或Hg197标记的氯汞后三到五小时进行的。使用的是配有3英寸×2英寸碘化钠、铊激活晶体的商用扫描仪。患者通常会在扫描前接受非放射性巯基丙醇的肌肉注射作为肾阻断剂量。
在179次扫描中,有121次扫描(包括27例重复研究)来自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退伍军人管理局医院的94名患者,这些扫描是在1964年4月至1965年9月期间连续进行的。这是对我们先前报告中VA组的扩大。另外,从退伍军人医院获得了一些额外的案例,虽然这些案例不在VA系列中,但因其作为案例报告的价值而被纳入。
通过对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的700次脑扫描进行回顾,获得了58名脑梗塞患者的扫描数据。这58例与我们先前报告中提到的大学医院组并不相同,因为在此之后,该组进行了等量的删除和添加。
由一位不了解扫描结果的作者根据临床估计病变的大小和位置。考虑到主要神经学发现的数量——即瘫痪、感觉丧失、视野丧失和失语症,以及受累的严重程度,梗塞被分为“小”、“中”和“大”三类,分类方式与Ojemann等人(3)相同。扫描结果由另一位不了解临床信息的作者在两个不同的时间点进行解读。
在本系列的179次脑扫描中,72次(40%)扫描结果异常。如果排除临床上的小病灶,110例中有65例(59%)被认为异常。这与其他人的报告发病率大致一致(1、3、4、7)。表I总结了不同时间段内按病灶大小(临床)划分的扫描结果。在临床上的大病灶中,第二和第三周梗塞后阳性扫描达到峰值(95%)。
图1是表I部分数据的图形表示,显示了三个临床大小组别随时间变化的阳性脑扫描百分比。这表明:(a) 临床症状发作与阳性脑扫描之间的延迟;(b) 所有组别中阴性扫描的梗塞后间隔基本相同;(c) 病灶大小与其在扫描中的表现的相关性;(d) 大病灶中异常扫描的持续时间较长。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