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气血津液病类(TM1)Unspecified Qi, blood and fluid disorders (TM1)

更新时间:2025-06-18 16:06:05
编码SD7Z

关键词

索引词Qi, blood and fluid disorders (TM1)、未特指的气血津液病类(TM1)
别名气血津液病变、气血津液异常

未特指的气血津液病类(TM1)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四诊合参辨证:通过望(舌象、面色)、闻(声音、气息)、问(病史、症状)、切(脉象)综合评估气、血、津液运行状态。
    • 排除其他特指病证:需排除消渴(SD71)、虚劳(SD72)等已明确分类的气血津液病证。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至少2项典型症状:全身乏力、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
    • 至少1项典型体征:舌质淡白或红绛伴舌苔异常,脉象细弱/沉细/弦细。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实验室异常:血红蛋白≤110 g/L(女性)或≤120 g/L(男性),或电解质紊乱(如血钾≤3.5 mmol/L)。
    • 病程≥3个月: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
    • 危险因素暴露:长期情绪抑郁、过度劳累、饮食不节等明确诱因。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
    │ 未特指的气血津液病类(TM1)评估 │
    └───────────────┘

    ┌───────┴───────┐
    │ 中医四诊评估 │ 现代医学检查
    │ ├─望诊(舌象、面色) │ ├─血常规
    │ ├─闻诊(声音、呼吸) │ ├─生化全项
    │ ├─问诊(症状史) │ └─超声检查(脾脏)
    │ └─切诊(脉象) │
    └─────────────────┘

  2. 判断逻辑

    • 舌象与脉象组合分析
      • 舌淡白+脉细弱→气血两虚证(需排查贫血)
      • 舌红绛少苔+脉弦细→阴虚火旺证(需结合夜间盗汗等症)
    • 实验室结果关联
      • 血红蛋白降低+舌淡白→支持血虚诊断
      • 脾脏超声显示肿大+脉沉细→提示脾失健运致气血生化不足
    • 鉴别诊断流程
      • 先排除糖尿病(空腹血糖≥7.0 mmol/L)、甲状腺功能异常(TSH检测)等器质性疾病。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血红蛋白(Hb) 男120-160 g/L
女110-150 g/L
≤下限值提示血虚,需排查慢性失血或营养不良;波动性降低可能与气不摄血相关。
血清铁蛋白 20-300 μg/L <15 μg/L支持缺铁性贫血诊断,提示血虚证候。
血钾 3.5-5.5 mmol/L ≤3.5 mmol/L提示津液代谢异常,可能与多汗、腹泻等气随津脱相关。
C反应蛋白(CRP) <10 mg/L >10 mg/L提示合并炎症反应,需排查外感病邪或湿热蕴结。
舌微循环检测 正常乳头密度≥5个/mm² 密度降低提示气血运行不畅,与舌质淡白表现相符。

四、诊断注意事项

  1. 动态观察原则:对舌象、脉象变化需连续监测(如每周记录舌象照片)。
  2. 中西医结合:贫血患者需同时进行骨髓穿刺(排除血液病)与中医气血辨证。
  3. 个体化阈值:老年患者血红蛋白参考值可适当下调(男≤110 g/L,女≤100 g/L)。

参考文献

  • 《中医诊断学》(第九版)气血津液辨证章节
  • 《中华中医药学会气血津液病证诊疗指南》(2021版)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气血津液病》(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