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太阴人病证(TM1)Other specified Large yin type patterns (TM1)
编码SH6Y
关键词
索引词Large yin type patterns (TM1)、其他特指的太阴人病证(TM1)
别名脾胃虚寒证、寒湿困脾证
其他特指的太阴人病证(TM1)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四象体质辨识:通过标准化体质问卷(如李济马四象体质分类量表)确认太阴人基础体质特征。
- 核心症状组合:同时满足以下4项典型症状:
- 腹满时痛(喜温喜按)
- 自利(大便溏薄完全不化)
- 食不下(进食后脘闷)
- 口不渴(口淡无味)
-
必须条件:
- 舌脉特征:
- 舌质淡嫩,苔白滑或白腻
- 脉沉缓无力(重按尤甚)
- 体质背景:符合太阴人"土形人"特征(肌肉松弛、肩宽臀大、性格沉静)
- 舌脉特征:
-
支持条件:
- 次要症状(需满足≥2项):
- 四肢倦怠(发生率30%-50%)
- 呕吐清水(发生率15%-25%)
- 小便清长(发生率10%-20%)
- 体征表现(需满足≥1项):
- 面色晄白(虚浮无泽)
- 手足不温(肢端温度<32℃)
- 腹中肠鸣(听诊闻及辘辘水声)
- 次要症状(需满足≥2项):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体系] --> B[体质辨识] A --> C[功能评估] A --> D[鉴别诊断]
B --> B1[四象体质问卷] B --> B2[经络能量检测]
C --> C1[胃肠动力检测] C --> C2[消化吸收试验] C --> C3[代谢功能评估]
D --> D1[舌脉仪分析] D --> D2[腹诊触诊] D --> D3[寒热反应测试]
判断逻辑:
- 体质问卷(B1):
- 评分≥80分(总分100)确认太阴人体质
- 关键指标:畏寒指数、消化功能评分、情志特征
- 经络检测(B2):
- 足太阴脾经能量值<35μA(正常40-65μA)
- 手太阴肺经能量值异常偏移
- 胃肠动力(C1):
- 胃排空时间>120分钟(正常<90分钟)
- 结肠传输时间>40小时(正常24-36小时)
- 消化试验(C2):
- D-木糖排泄率<20%(正常>25%)
- 粪便脂肪定量>7g/24h(正常<6g)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D-木糖排泄试验:
- 异常值:<20%
- 意义:提示小肠吸收功能障碍,反映脾失健运的病机本质
-
血清白蛋白:
- 异常值:<35g/L
- 意义:蛋白质吸收障碍标志,符合"气血生化无源"理论
-
甲状腺功能:
- 异常模式:TSH正常高限(2.5-4.5mIU/L)伴T3偏低
- 意义:基础代谢率降低,对应"阳虚内寒"状态
-
炎症指标:
- 特征表现:CRP正常但IL-10升高
- 意义:免疫调节紊乱,体现"寒湿内阻"病理
-
中医舌脉仪:
- 舌象特征:RGB值(R>180, G>160, B>150)提示白滑苔
- 脉象特征:取脉压力>250g时振幅衰减>60%
四、诊断流程要点
- 确诊路径:
- 体质辨识阳性 + 核心症状组合 + 舌脉特征
- 鉴别重点:
- 排除器质性疾病:需结合肠镜/CT排除IBD、肿瘤
- 鉴别其他体质证型:少阳人寒热错杂证
- 实验室价值:
- D-木糖试验为关键客观指标
- 代谢指标异常支持阳虚诊断
参考文献:
《四象体质医学临床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太阴病证诊疗专家共识》(中医杂志2023)
ISO国际标准《传统医学诊断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