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协调缺乏Unspecified Lack of coordination
编码MB45.Z
关键词
索引词Lack of coordination、未特指的协调缺乏、协调缺乏、协调障碍、协调异常
缩写MB45-Z
别名不明确协调缺乏、不明原因协调障碍、未分类协调缺乏、非特定协调缺乏、Unspecified-Coordination-Deficit
未特指的协调缺乏(ICD-11 MB45.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标准化神经学评估:
- 通过标准化协调功能测试(如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确认持续性运动协调障碍。
- 神经影像学(MRI/CT)显示小脑、基底节或脑干结构异常(如萎缩、病变)。
- 标准化神经学评估: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标准):
- 持续性运动协调障碍:
- 至少持续6个月的动作执行困难(如穿衣、书写、使用餐具)。
- 标准化量表评估(如Movement ABC-2)得分≤第5百分位(儿童)或显著低于年龄预期(成人)。
- 排除其他特定亚型:
- 不符合意向性震颤(MB45.4)、失张力(MB45.2)等特定协调障碍亚型的诊断标准。
- 持续性运动协调障碍: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
- 姿势控制障碍(坐立不稳、步态摇晃)。
- 精细动作缺陷(拼图错误率>30%,书写不连贯)。
- 病因学证据:
- 早产/围产期缺氧史(Apgar评分≤5)。
- 家族遗传病史(一级亲属有协调障碍或共济失调)。
- 功能影响阈值:
- 显著影响日常生活(ADL评分下降≥2级)或学业/职业能力。
- 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协调功能评估] --> B[标准化量表] A --> C[临床观察] B --> D[Movement ABC-2] B --> E[Bruininks-Oseretsky] C --> F[指鼻试验] C --> G[跟膝胫试验]
H[病因筛查] --> I[神经影像学] H --> J[电生理检查] H --> K[实验室检测] I --> L[脑部MRI] I --> M[脑部CT] J --> N[诱发电位] J --> O[肌电图] K --> P[代谢筛查] K --> Q[遗传学检测]
R[鉴别诊断] --> S[前庭功能测试] R --> T[认知评估]
判断逻辑:
-
协调功能评估:
- Movement ABC-2:总分<57分(5-12岁)或<65分(13-16岁)提示显著障碍。
- 指鼻试验:动作震颤或未触及鼻尖≥3次/5次为异常。
- 跟膝胫试验:下肢偏移>10cm或无法连贯完成提示小脑通路异常。
-
病因筛查:
- 脑部MRI:
- 小脑萎缩(蚓部宽度<28mm)支持遗传性病因。
- 脑干病变需排除多发性硬化。
- 诱发电位:
- VEP潜伏期延长>115ms提示视觉通路损害。
- 铜代谢检测:血清铜蓝蛋白<20mg/dL需排查Wilson病。
- 脑部MRI:
-
鉴别诊断:
- 前庭功能测试:冷热试验不对称>25%提示前庭性协调障碍。
- 认知评估:WPPSI/WISC-IV总分>85分可排除智力发育障碍所致协调问题。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处理建议 |
---|---|---|---|
血清铜蓝蛋白 | 20-60 mg/dL | <20 mg/dL:提示Wilson病,需查24h尿铜(>100μg) | 青霉胺治疗+低铜饮食 |
维生素E | 5-20 μg/mL | <5 μg/mL:导致感觉性共济失调 | 补充α-生育酚(400IU/天) |
TSH | 0.4-4.0 mIU/L | >10 mIU/L: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共济失调 | 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
HbA1c | <5.7% | >6.5%: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导致感觉性协调障碍 | 血糖控制+神经修复剂(α-硫辛酸) |
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 <1.0 U/mL | >10 U/mL:提示僵人综合征相关共济失调 | 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 |
基因检测 | - | SCA1/2/3阳性:确诊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 对症支持治疗+遗传咨询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确诊核心:必须满足持续性协调障碍(标准化评估+排除特定亚型)。
- 辅助检查分层:
- 初级:协调功能量表+基础神经影像(MRI)。
- 中级:病因筛查(代谢/遗传检测)。
- 高级:前庭/认知评估(疑难病例)。
- 实验室重点:铜蓝蛋白、维生素E、糖尿病/甲状腺筛查为优先项目。
权威参考文献:
- WHO《ICD-11临床描述与诊断指南》(2023版)
- EFNS(欧洲神经科学会联盟)《共济失调诊断指南》
- 美国神经病学会(AAN)《运动障碍实践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