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感觉障碍Other specified Sensation disturbance
编码MB40.Y
关键词
索引词Sensation disturbance、其他特指的感觉障碍
缩写OTSO、其他特指感觉障碍
别名其他明确的感觉障碍、其他特定类型感觉障碍、其他已知的感觉障碍
其他特指的感觉障碍(MB40.Y)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非典型感觉障碍的客观证据:
- 体格检查证实存在浅感觉(触觉/痛觉/温度觉)或深感觉(振动觉/位置觉)异常,且不符合ICD-11中已特指的感觉障碍类型(如痛觉超敏MB40.1、皮肤感觉缺失MB40.3等)。
- 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体感诱发电位)显示感觉传导通路受损。
- 排除性诊断:
- 通过影像学(MRI/CT)和实验室检查排除脑血管病、肿瘤、多发性硬化等明确病因导致的特指感觉障碍。
- 非典型感觉障碍的客观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与病因学依据):
- 典型症状组合(需满足至少2项):
- 感觉减退(对温度/触觉刺激反应降低)
- 感觉异常(持续性麻木、刺痛或蚁走感)
- 分离性感觉障碍(单一感觉类型缺失而其他保留)
- 混合性感觉障碍(深浅感觉系统同时异常)
- 病因关联证据(至少1项):
- 代谢性疾病史(如糖尿病、维生素B12缺乏)
- 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如抗神经节苷脂抗体)
- 神经损伤史(手术/外伤/化疗药物暴露)
- 典型症状组合(需满足至少2项):
-
阈值标准:
- 确诊:必须条件全部满足 + 至少2项支持条件中的症状组合。
- 高度疑似:必须条件中"客观证据"满足 + 病因关联证据明确,但缺乏电生理确诊依据时,需3个月随访验证进行性感觉障碍。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体系] --> B[初步筛查] A --> C[病因定向检查] A --> D[功能评估] B --> B1[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B1 --> B11[浅感觉测试:棉签触觉/针尖痛觉/冷热温度觉] B1 --> B12[深感觉测试:音叉振动觉/关节位置觉] B --> B2[血液基础筛查: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 C --> C1[代谢性病因:糖化血红蛋白/维生素B12/甲状腺功能] C --> C2[免疫性病因:ANA/抗神经节苷脂抗体] C --> C3[结构性病因:MRI脑脊髓/周围神经超声] D --> D1[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NCV/体感诱发电位SEP] D --> D2[定量感觉测试QST:温度觉/振动觉阈值] D --> D3[心理评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判断逻辑:
- 体格检查异常分布:
- 手套-袜套样分布 → 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
- 节段性分布 → 脊髓或神经根病变(如椎间盘突出)
- 偏身分布 → 中枢病变(如脑卒中)
- 电生理检查解读:
- NCV减慢(<40 m/s)+ SEP潜伏期延长 → 脱髓鞘性病变
- NCV正常但波幅降低 → 轴索性损害
- MRI关键征象:
- 脊髓T2高信号 → 多发性硬化
- 神经根增粗强化 →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维生素B12 | 200-900 pg/mL | <200 pg/mL:脊髓后索变性风险,需紧急补充B12并评估深感觉障碍 |
空腹血糖 | 3.9-6.1 mmol/L | ≥7.0 mmol/L:提示糖尿病神经病变,强化血糖控制可延缓感觉障碍进展 |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 | 阴性 | 阳性:提示自身免疫性神经病(如GBS),需免疫治疗(IVIG/血浆置换) |
TSH | 0.4-4.0 mIU/L | >10 mIU/L:甲状腺功能减退致黏液水肿压迫神经,补充甲状腺素可改善症状 |
神经传导速度 | ≥50 m/s | <40 m/s:明确周围神经脱髓鞘,结合抗体检测区分GBS/CIDP |
体感诱发电位 | 中枢传导时间≤25 ms | >30 ms:提示感觉通路中枢段病变(如多发性硬化),需增强MRI验证 |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基于排除性诊断(排除已知分类感觉障碍)+ 非典型感觉障碍的客观证据。
- 检查策略:分层推进,从体格筛查到病因定向检查,电生理和MRI是关键定位工具。
- 治疗导向:实验室异常结果直接指导病因治疗(如B12缺乏补充、免疫调节)。
参考文献:
- WHO《ICD-11国际疾病分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
- 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周围神经病诊断实践参数》
- 《临床神经病学》(第8版,王维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