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尿磷酸盐Hypophosphaturia
编码MF98.6
关键词
索引词Hypophosphaturia、低尿磷酸盐、低磷酸盐尿
别名低磷尿、尿磷偏低、低磷酸盐排泄
低尿磷酸盐(MF98.6)诊断标准与辅助检查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肾小管磷重吸收率(TmP/GFR)升高:
成人TmP/GFR > 1.8 mmol/L
儿童参考年龄调整值(需结合生长曲线) - 24小时尿磷酸盐排泄量低于正常范围:
成人 < 10 mmol/24h
儿童 < 0.5 mmol/kg/24h
- 肾小管磷重吸收率(TmP/GFR)升高: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持续性低尿磷酸盐:
- 至少2次独立检测显示尿磷排泄分数(FEP)< 5%
- 排除假性结果干扰:
- 检测前72小时停用含铝抗酸剂、磷结合剂
- 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严重脱水
- 持续性低尿磷酸盐:
-
支持条件(病因指向性证据):
- 血清学异常:
- 低血磷(成人 < 0.81 mmol/L)
- 高血钙(> 2.6 mmol/L)或低血钙(< 2.2 mmol/L)
- 激素水平异常:
- PTH升高(> 65 pg/mL)提示继发性甲旁亢
- FGF23 > 30 RU/mL 提示遗传性低磷血症
- 影像学证据:
- X线显示骨软化(Looser带)或儿童佝偻病征象
- 血清学异常: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筛查] --> B(尿液检查) A --> C(血液检查) B --> B1[24小时尿磷定量] B --> B2[尿磷排泄分数 FEP] B --> B3[尿钙/肌酐比值] C --> C1[血清磷/钙] C --> C2[PTH/FGF23] C --> C3[碱性磷酸酶]
A --> D[病因鉴别] D --> D1[维生素D检测:25-OHD/1,25-(OH)2D] D --> D2[肾功能评估:eGFR] D --> D3[基因检测:PHEX/FGF23突变]
A --> E[影像学] E --> E1[X线骨骼检查] E --> E2[DXA骨密度]
判断逻辑
-
24小时尿磷定量:
- 异常值:< 10 mmol/24h(成人)
- 解读:直接反映肾脏磷排泄能力,需排除饮食干扰
- 关联检查:若异常需同步检测血磷
-
尿磷排泄分数(FEP):
- 公式:FEP = (尿磷×血肌酐) / (血磷×尿肌酐) × 100%
- 阈值:< 5% 支持肾小管重吸收增强
- 逻辑:低FEP + 低血磷 → 提示肠道吸收障碍;低FEP + 正常血磷 → 提示肾性病因
-
PTH与FGF23检测:
- PTH升高:指向继发性甲旁亢(维生素D缺乏/肾性骨病)
- FGF23升高:确诊遗传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如XLH)
-
骨骼影像学:
- X线假性骨折(Looser带):特异性诊断骨软化
- 儿童干骺端毛刷征:活动性佝偻病标志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值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血清磷 | < 0.81 mmol/L (成人) | 低磷血症→ ATP合成障碍→肌无力/骨痛 | 口服磷补充剂+活性维生素D |
TmP/GFR | > 1.8 mmol/L | 肾小管磷重吸收过度→ 提示FGF23介导疾病 | 检测FGF23,排查遗传性疾病 |
碱性磷酸酶 | > 130 U/L (成人) | 骨转换活跃→ 骨软化/佝偻病活动期 | 联合X线评估骨病变 |
25-OH维生素D | < 20 ng/mL | 维生素D缺乏→ 继发性甲旁亢→尿磷重吸收增加 | 维生素D3 2000-5000 IU/日 |
FGF23 | > 30 RU/mL | 遗传性低磷血症(如XLH)→ 磷酸盐消耗 | 靶向治疗(burosumab) |
尿钙/肌酐比 | < 0.14 mg/mg (成人) | 维生素D缺乏特征;>0.2提示甲旁亢 | 指导病因鉴别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确诊核心:
- 持续性低尿磷(TmP/GFR↑ 或 FEP↓)
- 病因鉴别:
- 第一步:检测血磷 + PTH + 维生素D
- 第二步:
- 若PTH↑ + 维生素D↓ → 营养性骨病
- 若FGF23↑ → 遗传性低磷血症
- 若血钙↑ + PTH↓ →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 治疗导向检查:
- 骨病变评估(X线/DXA)→ 指导抗骨软化治疗
- 基因检测(PHEX等)→ 确认遗传性疾病
权威参考文献:
- KDIGO《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指南》2023
- ESPE《遗传性低磷血症诊疗共识》2024
- 《威廉姆斯内分泌学》(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