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迟钝Dysesthesia

更新时间:2025-05-27 23:47:34
编码MB40.6

关键词

索引词Dysesthesia、感觉迟钝
别名感觉不灵敏、反应迟缓、感知力下降

感觉迟钝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史与临床表现:患者对触觉、温度或疼痛等感官刺激的感受减弱或不准确,且持续时间超过2周。
    • 感觉功能测试异常:通过针刺、温度、振动等感觉测试发现感觉功能减退或缺失。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对外界刺激(如触觉、痛觉、温度觉等)的感觉减弱或完全丧失。
      • 疼痛感下降:对于强烈的刺激仅有轻微的疼痛感。
      • 触觉下降:皮肤对轻触和压力的感觉减弱。
    • 非典型症状
      • 全身或局部感觉异常:包括麻木、刺痛或其他异样感觉。
      • 内感性不适:患者可能感受到内部器官的不适或异常感觉。
    • 体征
      • 感觉功能测试异常:通过针刺、温度、振动等感觉测试发现感觉功能减退或缺失。
      • 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如腱反射、浅反射等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
      • 肌肉萎缩:长期感觉迟钝可能导致相关区域的肌肉萎缩。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能出现出汗异常、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等。
      • 步态异常:由于下肢感觉减退导致行走不稳或步态异常。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的两项即可确诊。
    • 若无明确的感觉功能测试结果,需同时满足以下三项:
      • 典型临床表现(感觉减退或消失)。
      • 体征(感觉功能测试异常或神经反射减弱)。
      • 电生理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异常。

二、辅助检查

  1. 电生理检查

    • 神经传导速度(NCS)
      • 判断逻辑: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检出率:约70%-80%)。
      • 异常意义:提示周围神经损伤或病变。
    • 感觉诱发电位(SEP)
      • 判断逻辑:感觉诱发电位波幅降低或潜伏期延长(检出率:约60%-70%)。
      • 异常意义: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传导障碍。
  2. 影像学检查

    • MRI
      • 判断逻辑: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干、脊髓损伤或病变(异常率:约40%-60%)。
      • 异常意义:帮助确定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 CT扫描
      • 判断逻辑:可见颅内占位性病变或脑血管病变(异常率:约30%-50%)。
      • 异常意义: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感觉迟钝的结构性病变。
  3. 血液检查

    • 维生素B12水平
      • 判断逻辑:维生素B12水平降低(阳性率:约30%-50%)。
      • 异常意义:提示营养不良或代谢性疾病。
    • 血糖水平
      • 判断逻辑:血糖水平异常(阳性率:约20%-40%)。
      • 异常意义:提示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 甲状腺功能检查
      • 判断逻辑: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
      • 异常意义:提示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内分泌疾病。
  4. 其他检查

    • 腰椎穿刺
      • 判断逻辑:脑脊液检查异常,如蛋白含量增高。
      • 异常意义: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炎症。
    • 皮肤活检
      • 判断逻辑:小纤维神经病变。
      • 异常意义:提示小纤维神经病变。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电生理检查

    •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直接反映周围神经损伤或病变。
    • 感觉诱发电位异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传导障碍。
  2. 影像学检查

    • MRI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帮助定位和定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 CT扫描异常: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或脑血管病变。
  3. 血液检查

    • 维生素B12水平降低:提示营养不良或代谢性疾病。
    • 血糖水平异常:提示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 甲状腺功能异常:提示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内分泌疾病。
  4. 腰椎穿刺

    • 脑脊液检查异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炎症。
  5. 皮肤活检

    • 小纤维神经病变:提示小纤维神经病变。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详细的病史、临床表现及感觉功能测试结果。电生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因。
  • 辅助检查以电生理检查(如NCS、SEP)和影像学检查(如MRI、CT)为主,结合血液检查(如维生素B12、血糖、甲状腺功能)。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病原体特异性结果(如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

权威依据:《神经科学原理》、《临床神经病学》等权威教材及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