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药物性毛发异常Unspecified Drug-induced hair abnormalities
编码EH72.Z
关键词
索引词Drug-induced hair abnormalities、未特指的药物性毛发异常、药物性毛发异常
缩写WTSZDYXMFYC、未特指药物性毛发异常
别名药物相关毛发异常、药源性毛发问题、药物性脱发
未特指的药物性毛发异常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明确用药史:脱发或毛发异常发生前1-6个月内有明确可疑药物使用史(如化疗药、免疫抑制剂、抗凝剂、靶向药物等)。
- 时间相关性:毛发异常表现与药物使用存在时序关联(停药后3-6个月症状可逆性改善)。
- 排除其他病因:通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排除雄激素性脱发、斑秃、甲状腺疾病、营养不良等常见脱发原因。
-
支持条件(临床与药理学依据):
- 典型毛发改变:
- 弥漫性脱发(每日脱发量>100根,持续≥2周)。
- 头发质地改变(干枯、易断)或颜色变化(灰白化、条带脱色)。
- 药物再激发试验阳性:停药后症状缓解,再次用药后复发(仅限必要且安全情况下实施)。
- 典型毛发改变:
-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所有必须条件。
- 高度疑似:满足必须条件中的用药史+排除其他病因,并符合≥2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
形态学评估:
- 皮肤镜(毛发镜)检查:
- 判断逻辑:
- 弥漫性毛发密度降低(单位面积毛囊数<30个/cm²)。
- 毛干直径变细(<60μm)或断裂征(断发比例>20%)。
- 黄点征/黑点征阴性(与斑秃鉴别)。
- 皮肤镜(毛发镜)检查:
-
实验室筛查:
- 血液检查:
- 甲状腺功能(TSH、FT4):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阈值:TSH>4.0 mIU/L或<0.4 mIU/L)。
- 铁代谢指标(血清铁蛋白<30 μg/L提示缺铁性脱发)。
- 激素检测:
- 性激素六项(重点关注游离睾酮/DHEA-S,排除雄激素性脱发)。
- 血液检查: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头皮活检(4mm环钻取样):
- 判断逻辑:
- 生长期/退行期毛囊比例倒置(生长期毛囊占比<80%)。
- 毛囊周围无淋巴细胞浸润(与斑秃鉴别)。
- 头皮活检(4mm环钻取样):
-
药物浓度检测:
- 血药浓度监测:适用于治疗窗狭窄药物(如环孢素谷浓度>250 ng/mL可能增加脱发风险)。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皮肤镜检查:
- 毛发密度降低+毛干变细:强烈提示药物毒性导致的生长期停滞。
- 无黄点征/黑点征:排除斑秃,支持药物性病因。
-
血液检查:
- TSH异常:需优先治疗甲状腺疾病后再评估脱发原因。
- 铁蛋白<30 μg/L:提示需补铁治疗,但若补铁后脱发无改善则支持药物性诊断。
-
组织病理学:
- 生长期毛囊减少:直接反映药物对毛囊周期的干扰,是确诊的关键证据。
- 毛囊微型化缺失:排除雄激素性脱发(后者可见毛囊直径梯度变化)。
-
药物浓度异常:
- 环孢素谷浓度>250 ng/mL:提示需调整剂量以降低脱发风险。
四、诊断流程图
用药史采集 → 脱发模式评估(弥漫性/局限性)
↓
排除检查(甲状腺功能、铁代谢、激素水平)
↓
阳性发现 → 治疗原发病后重新评估
↓
阴性 → 皮肤镜/病理学检查
↓
符合药物性特征 → 确诊
↓
不明确 → 考虑停药观察(3-6个月改善可辅助诊断)
五、总结
- 诊断核心:用药史与脱发的时序关联性+排除性诊断。
- 关键检查:皮肤镜(快速无创评估)联合组织病理学(金标准)。
- 鉴别重点:需与斑秃(突发局限性脱发)、雄激素性脱发(特定分布模式)严格区分。
参考文献:
- 《中国脱发诊疗指南(2022版)》
- Olsen EA 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2019(国际脱发评估共识)
- Rook's Textbook of Dermatology(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