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卟啉病Pseudoporphyria

更新时间:2025-06-18 19:39:07
编码EB90.30

关键词

索引词Pseudoporphyria、假卟啉病、药物性假卟啉、过度暴露于紫外线引起的假卟啉病、血液透析相关性假卟啉病、肾血液透析相关性假卟啉病、血液透析相关性假褐云斑
缩写假卟病
别名假性卟啉症、光敏感性皮肤病、大疱性光敏感性皮肤病、类卟啉病、伪卟啉症

假卟啉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皮肤活检+卟啉代谢检测联合诊断
      • 组织病理显示表皮下非炎症性大疱伴基底膜带变薄
      • 尿液总卟啉≤50 μg/24h(正常范围)
      • 血浆总卟啉≤1.0 μmol/L(正常范围)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典型皮肤表现
      • 曝光部位(手背/面部)皮肤脆性增加
      • 自发或轻微创伤后出现张力性水疱
      • 愈合后遗留粟丘疹、瘢痕及蜡样色素沉着
    • 卟啉代谢正常
      • 尿卟啉/粪卟啉定量检测在参考范围内
      • 红细胞原卟啉水平正常(<80 μg/dL)
  3. 支持条件(增强诊断特异性)

    • 诱因暴露史
      • 长期使用光敏性药物(NSAIDs/四环素/呋塞米等)≥3个月
      • 血液透析史(每周≥3次,持续>6个月)
      • 过度紫外线暴露史(如日晒床使用>2次/周)
    • 光敏试验阳性
      • UVA照射后48-72小时出现水疱反应(最小红斑量降低)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假卟啉病辅助检查] --> B[病因筛查] A --> C[皮肤评估] A --> D[代谢检测] B --> B1(药物史追溯) B --> B2(肾功能评估) B2 --> B2a(血肌酐/eGFR) B2 --> B2b(透析记录) C --> C1(皮肤活检) C1 --> C1a(HE染色) C1 --> C1b(直接免疫荧光) C --> C2(光激发试验) D --> D1(尿液卟啉谱) D --> D2(血浆总卟啉) D --> D3(红细胞原卟啉)

判断逻辑

  1. 皮肤活检
    • 表皮下大疱+真皮乳头层血管周围无Ig沉积→排除真性卟啉病/大疱性类天疱疮
    • 基底膜带胶原断裂→提示机械脆性增加
  2. 卟啉代谢检测
    • 尿液卟啉正常但皮肤症状典型→支持假卟啉病
    • 尿卟啉升高→需排查迟发性皮肤卟啉病(PCT)
  3. 光激发试验
    • UVA诱发水疱→证实光敏性
    • UVB无反应→区别于多形性日光疹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清铁蛋白

    • 300 ng/mL:提示铁过载(常见于血液透析患者),建议静脉放血治疗

    • <20 ng/mL:需排除营养不良性因素
  2. 肝功能指标

    • ALT/AST升高:提示药物性肝损伤可能,建议停用可疑药物
    • ALP升高:需排查胆汁淤积相关卟啉代谢异常
  3. 肾功能指标

    • eGFR<30 mL/min:支持透析相关假卟啉病诊断
    • 血肌酐倍增:需调整肾毒性药物剂量
  4. 免疫荧光检测

    • IgG/C3沿基底膜带沉积→排除大疱性类天疱疮
    • 阴性结果→符合假卟啉病特征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皮肤表现+正常卟啉代谢+诱因暴露三联征
  • 关键鉴别:尿液卟啉检测是区分真/假卟啉病的决定性指标
  • 治疗导向:发现血清铁蛋白升高需优先去铁治疗,药物诱发型应立即停药

参考文献

  1. UpToDate《Pseudoporphyria诊断与管理指南》
  2.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假卟啉病诊疗共识
  3. NIH《血液透析相关皮肤并发症临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