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周皮炎Periorificial dermatitis
编码ED90.1
关键词
索引词Periorificial dermatitis、口周皮炎、皮质类固醇引起的口周皮炎、眼周皮炎、眼睑口周皮炎、儿童肉芽肿性口周皮炎、FACE [加勒比黑人儿童期面部疹]
别名口周红斑丘疹脓疱病、口周皮肤炎症、激素性口周皮炎、类固醇相关口周皮炎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关联情况
通过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C90通过暴露于阿片类药物或相关镇痛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2通过暴露于精神兴奋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4通过暴露于镇痛药、解热药或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9通过暴露于多种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7通过暴露于抗癫痫药或抗帕金森病药物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8通过暴露于其他未特指药物、药剂和生物制品的故意自害PC96通过暴露于抗精神病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1通过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5通过暴露于抗抑郁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3通过暴露于大麻类物质或致幻剂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意外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PB27意外暴露于抗癫痫药或抗帕金森病药物或其有害效应PB22意外暴露于精神兴奋药或其有害效应PB24意外暴露于镇痛药、解热药或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或其有害效应PB20意外暴露于阿片类药物或相关镇痛药或其有害效应PB23意外暴露于大麻类物质或致幻剂或其有害效应PB26意外暴露于抗精神病药或其有害效应PB25意外暴露于抗抑郁药或其有害效应PB29意外暴露于多种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PB21意外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或其有害效应PB28意外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物质
PL00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PL0Z在治疗中使用与损伤或损害有关的物质,未特指的PL01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PL01.Y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其他特指的补充或传统药物PL01.Z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未特指的补充或传统药物PL01.1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膳食补充剂、维生素或矿物质PL01.0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草药制剂或药方PL01.2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不可归类在他处的补充或传统药物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PH43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大麻类物质或致幻剂或其有害效应PH42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精神兴奋药或其有害效应PH49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多种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PH40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阿片类或相关镇痛药或其有害效应PH44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镇痛药、解热药或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或其有害效应PH41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或其有害效应PH47.0暴露于混合抗癫痫药或其有害效应,不可归类在他处者,意图不确定的PH47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抗癫癎药或抗帕金森病药物或其有害效应PH47.Z未确定意图:有害物质的有害效应和暴露于该物质下: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未特指的抗癫痫药或抗帕金森药PH45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抗抑郁药或其有害效应PH46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抗精神病药或其有害效应PH48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口周皮炎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口周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影响面部口周区域。它通常表现为围绕口腔周围出现红斑、丘疹和脓疱等症状。这种疾病不仅局限于口周,有时也会影响眼周皮肤,因此在某些情况下被称为眼周皮炎。口周皮炎与长期使用强效局部皮质类固醇药物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停用这类药物后可能出现或加重。
病因学特征
-
外源性因素:
-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频繁或长时间使用强效局部皮质类固醇是口周皮炎最常见的诱因之一。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使皮肤更容易受到刺激。
- 接触性刺激:某些化妆品、牙膏(尤其是含氟牙膏)、以及护肤产品中的成分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引发炎症反应。
-
内源性因素:
-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屏障功能的减弱可导致外界刺激物更易渗透至皮肤深层,诱发炎症。
- 日光过度照射: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损伤皮肤,增加发生口周皮炎的风险。
- 激素水平变化:部分研究表明,激素水平波动也可能与口周皮炎的发生有关联。
- 免疫系统异常:虽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可能是该病发生的另一潜在因素。
-
特定人群风险因素:
- 女性多发:统计数据表明女性患者更为常见,推测这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相关。
- 儿童特有类型:儿童肉芽肿性口周皮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口周皮炎,尤其见于加勒比地区黑人儿童中,表现为面部红斑性皮疹,具有地域性和种族特性。
病理机制
- 皮肤屏障功能障碍: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会导致角质层变薄,削弱了皮肤对外界刺激的防护能力,从而促进炎症的发展。
- 血管扩张与通透性增加:炎症介质如组胺等物质释放后引起局部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导致红斑形成。
- 毛囊单位炎症:毛囊周围区域成为炎症反应的主要靶点,表现出丘疹、脓疱等症状。
- 微生物群落失衡:皮肤表面正常菌群失调也可能参与疾病进程,进一步加剧皮肤炎症状态。
参考文献:《Dermatolog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等皮肤病学期刊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