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穿通性皮病Other specified Perforating dermatoses
编码EE70.Y
关键词
索引词Perforating dermatoses、其他特指的穿通性皮病、家族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匐行穿孔性弹性组织变性、穿通性弹力纤维瘤、Miescher弹性瘤、穿通性脐周钙化性弹性组织变性、局部获得性皮肤弹性纤维性假黄瘤、穿通性钙化弹力纤维病、穿通性毛囊炎
缩写QTCPB
别名特殊类型的穿通性皮病、特定穿通性皮肤病变
其他特指的穿通性皮病 (EE70.Y) 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阳性:
- 皮肤活检显示真皮-表皮连接处结构破坏,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穿透表皮层。
- 特征性改变:角化过度区域下见变性胶原纤维或弹性纤维形成的结节状穿通灶(90%-100%病例)。
- 组织病理学检查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形态学依据):
- 典型皮损表现:
- 直径1-10mm的角化性丘疹或结节,中心含褐色角质栓(移除后呈脐凹状)。
- 好发于四肢伸侧(肘/膝)及躯干(60%-80%病例)。
- 症状关联:
- 持续性瘙痒(夜间加重),合并系统性疾病时瘙痒程度加剧。
- 基础疾病证据:
- 慢性肾功能衰竭(尤其透析患者)、糖尿病或肝功能障碍的实验室证据。
- 典型皮损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无病理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皮损分布特征(四肢伸侧+角质栓)。
- 合并至少一项基础代谢性疾病(肾功能异常/糖尿病)。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核心确诊检查] A --> C[病因筛查检查] A --> D[鉴别诊断检查]
B --> B1[组织病理活检] B1 --> B11(真皮-表皮连接破坏) B1 --> B12(胶原/弹性纤维穿通) B1 --> B13(角化过度+炎症浸润)
C --> C1[肾功能检测] C --> C2[血糖/HbA1c] C --> C3[肝功能检测]
D --> D1[皮肤镜检查] D1 --> D11(角质栓中央凹陷) D1 --> D12(褐色角化环) D --> D2[免疫组化] D2 --> D21(排除肿瘤性病变) D --> D3[细菌/真菌培养] D3 --> D31(排除感染性皮肤病)
判断逻辑:
-
组织病理活检:
- 金标准:真皮内物质穿透表皮层+角化过度即可确诊。
- 穿通物质类型(胶原/弹性纤维)可提示亚型分类。
-
皮肤镜检查:
- 支持诊断:中央凹陷性丘疹伴放射状褐色角化环(特异性>85%)。
- 鉴别价值:排除扁平苔藓(Wickham纹)或基底细胞癌(树枝状血管)。
-
病因筛查检查:
- 肾功能异常(eGFR<60)提示尿毒症性穿通病;HbA1c>6.5%提示糖尿病相关型。
-
免疫组化:
- 角蛋白/CK5/6阴性可排除鳞状细胞癌;CD34阴性排除纤维组织增生。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肾功能指标:
- 血肌酐升高(>133 μmol/L):提示尿毒症性穿通病,需评估透析必要性。
- 尿素氮升高(>8.9 mmol/L):代谢产物沉积加剧皮肤穿通。
-
糖代谢指标:
- 空腹血糖≥7.0 mmol/L 或 HbA1c≥6.5%:提示糖尿病相关穿通病,需强化血糖控制。
-
肝功能指标:
- ALT/AST>2倍上限:肝源性代谢紊乱可能诱发穿通病,需排查肝病。
-
血常规:
-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0.5×10⁹/L):提示合并过敏或寄生虫感染,需进一步排查。
-
炎症标志物:
- CRP>10 mg/L:反映穿通灶局部炎症活动度,指导抗炎治疗强度。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组织病理学证实真皮物质穿通现象。
- 辅助检查策略:
- 皮肤镜用于初筛典型皮损;
- 系统性疾病筛查(肾/糖/肝功能)明确诱因;
- 免疫组化/微生物培养排除肿瘤或感染。
- 实验室异常意义:
- 肾功能/血糖异常直接关联疾病分型;
- 炎症标志物指导局部治疗强度。
参考文献:
- ICD-11 皮肤疾病分类标准 (WHO, 2023)
- Rook's Textbook of Dermatology (9th ed.)
- J Am Acad Dermatol. 2022;86(1):Perforating Disorders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