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嵌甲Other specified Ingrowing nail
编码EE13.1Y
关键词
索引词Ingrowing nail、其他特指的嵌甲、嵌甲
缩写Qian-Jia
别名嵌甲症、内生趾甲、嵌甲病、趾甲畸形-嵌甲型
其他特指的嵌甲(EE13.1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临床病理学检查:通过甲板组织活检,观察到指甲边缘嵌入甲沟软组织,并伴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或肉芽组织增生。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持续性疼痛(行走/受压时加重)
- 局部红肿伴压痛
- 甲板边缘可见嵌入甲沟的病理形态
- 排除标准:
- 排除普通趾甲嵌甲(EE13.10)
- 排除感染性嵌甲(EE13.11)
- 典型临床表现:
-
支持条件:
- 继发病变证据(满足任意1项):
- 肉芽组织增生(肉眼可见颗粒状突起)
- 脓性分泌物(提示继发感染)
- 甲板畸形(过宽/过厚/弯曲度异常)
- 诱发因素(满足任意1项):
- 长期穿着不合脚鞋袜史
- 不当修剪指甲习惯
- 合并银屑病/甲沟炎等基础疾病
- 继发病变证据(满足任意1项):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临床评估]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实验室检查] B --> B1(视诊:甲板形态/嵌入深度) B --> B2(触诊:红肿范围/压痛程度) B --> B3(肉芽组织评估) C --> C1(X线:排除骨髓炎) C --> C2(超声:评估软组织炎症程度) D --> D1(细菌培养) D --> D2(真菌镜检) D --> D3(血常规)
判断逻辑:
- 临床评估:
- 视诊发现甲板嵌入+触诊压痛→初步诊断
- 肉芽组织≥3mm→提示慢性病变
- 影像学:
- 超声显示甲周软组织厚度>4mm→活动性炎症
- X线骨皮质破坏→排除骨髓炎
- 实验室检查:
- 细菌培养阳性→需抗生素治疗
- 真菌镜检阳性→抗真菌治疗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细菌培养:
- 阳性(检出率30%-50%):
- 金黄色葡萄球菌:提示急性化脓性感染,需口服克林霉素
- 铜绿假单胞菌:提示潮湿环境感染,需局部庆大霉素冲洗
- 阳性(检出率30%-50%):
-
血常规:
- WBC >10×10⁹/L:
- 提示全身性炎症反应,需评估感染扩散风险
- 中性粒细胞比例 >75%:
- 支持细菌感染诊断
- WBC >10×10⁹/L:
-
真菌镜检:
- 菌丝/孢子阳性:
- 合并真菌感染(常见白念珠菌),需联用抗真菌药物
- 菌丝/孢子阳性:
四、总结
- 确诊核心:典型临床表现+排除常见嵌甲类型
- 关键检查:
- 临床评估为首选(敏感度>80%)
- 影像学用于并发症排查
- 实验室检查指导抗感染治疗
- 治疗导向:
- 无感染:矫正甲板+减压处理
- 细菌感染:靶向抗生素+清创
- 真菌感染:局部抗真菌药+干燥护理
参考文献:
《中华皮肤科学》(2023版)
ICD-11临床实施指南(WHO, 2022)
《甲病诊疗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