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变应性接触性荨麻疹Other specified Allergic contact urticaria

更新时间:2025-06-18 21:02:07
编码EK10.Y

关键词

索引词Allergic contact urticaria、其他特指的变应性接触性荨麻疹、变应性接触性荨麻疹,局部的、变应性接触性荨麻疹,播散性、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荨麻疹
缩写AKJXZ-XXQZ
别名过敏性皮肤反应、接触性过敏皮疹、过敏性接触疹

其他特指的变应性接触性荨麻疹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免疫学证据
      • 斑贴试验阳性:接触过敏原后15-60分钟内出现红斑/风团反应(敏感性50%-70%)。
      •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阳性(如荧光酶免疫法,cut-off值≥0.35 kU/L)。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接触部位出现瘙痒性风团(持续≥30分钟),边界清晰,中央苍白。
      • 症状在脱离过敏原后24小时内自行消退。
    • 暴露史
      • 明确接触已知或可疑过敏原(如乳胶、防腐剂、植物汁液)。
  3. 排除标准

    • 排除物理性荨麻疹(冷/热/压力刺激)、胆碱能性荨麻疹及非IgE介导的接触性皮炎。
  4. 阈值标准

    • 确诊:必须条件(免疫学证据) + 至少1项典型临床表现。
    • 高度疑似:典型临床表现 + 暴露史 + 排除其他类型荨麻疹。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是否伴全身症状?} B --> |是| C[紧急处理: 肾上腺素+气道管理] B --> |否| D[一级检查] D --> D1[斑贴试验] D --> D2[血清sIgE检测] D --> D3[全血细胞计数] D1 --> E1[阳性: 局部风团] D2 --> E2[阳性: ≥0.35kU/L] D3 --> E3[嗜酸性粒细胞>5%]

  2. 判断逻辑

    • 斑贴试验
      • 开放型斑贴(非封闭):使用原浓度过敏原,观察15-60分钟。
      • 阳性标准:直径≥5mm的红斑/风团,伴瘙痒(需与阴性对照区对比)。
    • 血清sIgE检测
      • 低浓度(0.35-3.5 kU/L):提示致敏状态,需结合临床表现。
      • 高浓度(>3.5 kU/L):强烈支持过敏原与症状的因果关系。
    • 血液检查
      •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5%):提示Th2型免疫激活,但需排除寄生虫感染。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1. 斑贴试验阳性

    • 提示IgE介导的速发型超敏反应,需记录风团直径(>5mm具有诊断意义)。
  2. 血清sIgE水平

    • 0.10-0.34 kU/L:可疑致敏,建议3个月后复测。
    • ≥0.35 kU/L:确认致敏状态,阳性预测值约65%(需结合暴露史)。
  3. 血常规异常

    •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绝对值>500/μL):
      • 可能提示慢性过敏状态,需排查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湿疹)。
    • 中性粒细胞升高(>70%):
      • 提示合并细菌感染可能(如继发性皮肤抓损感染)。
  4. 组胺释放试验(科研用途):

    • ≥20%的组胺释放率:可作为确诊补充证据(敏感性85%,特异性92%)。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必须结合IgE介导的免疫学证据(斑贴试验/sIgE)与典型接触性风团表现。
  • 检查优先性:斑贴试验为首选床旁检测,sIgE适用于无法行斑贴试验的病例(如皮肤破损)。
  • 实验室预警: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升高需评估全身过敏状态,防止进展为多系统受累。

参考文献

  1. EAACI《荨麻疹诊疗指南》(2022)
  2. 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 2021;9(7):2657-2668
  3. Contact Dermatitis. 2023;88(3):16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