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散性继发性湿疹Disseminated secondary eczema
编码EA88.2
关键词
索引词Disseminated secondary eczema、播散性继发性湿疹、自身湿疹化、自身敏感性皮炎、皮肤自身敏感、id反应、致敏性皮炎、自家敏感性皮炎、湿疹样疹 [possible translation]、湿疹样疹
同义词Cutaneous autosensitization、Autosensitization dermatitis、autoeczematisation、autosensitisation dermatitis、cutaneous autosensitisation、id reaction、sensitization dermatitis、Eczematid
缩写DSE
别名继发性泛发湿疹、播散性湿疹、继发性扩散湿疹、弥漫性继发性湿疹
播散性继发性湿疹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典型皮损分布特征:
- 在原发性湿疹(如淤滞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基础上,出现远离原发灶的对称性新发皮损(躯干、四肢伸侧、面部)。
- 新皮损呈多形性(红斑、丘疹、水疱、渗出),伴剧烈瘙痒。
- 组织病理学证据:
- 皮肤活检显示表皮海绵水肿、角化不全,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符合湿疹病理特征)。
- 典型皮损分布特征: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原发皮损加重:原有湿疹病灶出现急性恶化(渗出增加/范围扩大)。
- 实验室指标异常: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0.5×10⁹/L(正常值:0.02-0.5×10⁹/L)。
- 血清总IgE >100 IU/mL(成人正常值:<100 IU/mL)。
- 排除其他疾病:通过细菌/真菌培养排除感染性皮炎,通过斑贴试验排除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两项即可确诊。
- 若缺乏组织病理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皮损分布 + 原发皮损加重。
- 实验室指标异常(嗜酸粒细胞↑ + IgE↑)。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皮肤评估] A --> C[实验室检查] A --> D[鉴别诊断检查]
B --> B1(视诊:皮损分布/形态) B --> B2(触诊:皮损硬度/温度) B --> B3(皮肤活检)
C --> C1(全血细胞计数) C --> C2(血清IgE) C --> C3(细菌/真菌培养)
D --> D1(斑贴试验) D --> D2(皮肤镜检查) D --> D3(超声评估深层炎症)
判断逻辑:
- 皮肤视诊/触诊:
- 对称性远隔皮损 + 原发灶恶化 → 支持诊断。
- 非对称皮损/孤立病灶 → 需排除药疹或感染。
- 皮肤活检:
- 海绵水肿+淋巴细胞浸润 → 确诊湿疹性病变。
- 中性粒细胞浸润/微脓肿 → 提示感染性皮炎。
- 斑贴试验:
- 阳性反应 → 指向接触性皮炎而非自体敏感性。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全血细胞计数(CBC):
- 嗜酸性粒细胞 >0.5×10⁹/L:
- 意义:提示Th2型免疫反应活跃,支持过敏性/自身免疫性病因。
- 处理:需评估过敏原并加强抗炎治疗。
- 嗜酸性粒细胞 >0.5×10⁹/L:
- 血清总IgE:
- >100 IU/mL:
- 意义:反映特应性体质,与疾病严重度正相关。
- 处理:考虑使用抗IgE靶向治疗(如度普利尤单抗)。
- >100 IU/mL:
- 细菌/真菌培养:
- 阳性结果:
- 意义:表明继发感染(尤其金黄色葡萄球菌)。
- 处理:立即启动针对性抗菌治疗(如外用莫匹罗星)。
- 阳性结果:
- 皮肤病理报告:
- 表皮海绵水肿+真皮淋巴细胞浸润:
- 意义:确诊湿疹性炎症,排除肿瘤性病变。
- 角化过度+棘层肥厚:
- 意义:提示慢性化进程,需强化保湿修复治疗。
- 表皮海绵水肿+真皮淋巴细胞浸润: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典型皮损分布+组织病理特征,实验室指标(嗜酸粒/IgE)为重要支持证据。
- 辅助检查重点:皮肤活检是金标准,CBC/IgE用于评估免疫状态,培养排除感染。
- 实验室异常解读:嗜酸粒细胞和IgE升高提示免疫失调,需个体化治疗调整。
参考文献:
- Rook's Textbook of Dermatology (9th ed., 2016) 自身敏感性皮炎章节
- EADV《特应性皮炎诊断治疗指南》(2020)
- J Am Acad Dermatol《湿疹病理诊断共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