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性哮喘Aspirin-induced asthma

更新时间:2025-06-20 17:52:28
编码CA23.20

关键词

索引词Aspirin-induced asthma、阿司匹林性哮喘、哮喘伴阿司匹林三联征包括对非甾体抗炎药物高反应和鼻息肉、acetylsalicylic acid-induced asthma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
同义词Asthma with aspirin triad including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and nasal polyps、acetylsalicylic acid-induced asthma
缩写AIA、阿司匹林哮喘
别名阿司匹林三联征、阿斯匹林性哮喘、乙酰水杨酸性哮喘、非甾体抗炎药诱发的哮喘、NSAIDs诱发的哮喘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关联情况
 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物质
PL00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
PL0Z在治疗中使用与损伤或损害有关的物质,未特指的
PL01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
PL01.Y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其他特指的补充或传统药物
PL01.Z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未特指的补充或传统药物
PL01.1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膳食补充剂、维生素或矿物质
PL01.0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草药制剂或药方
PL01.2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不可归类在他处的补充或传统药物
 通过暴露于某种物质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D00通过暴露于酒精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通过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通过暴露于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C90通过暴露于阿片类药物或相关镇痛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D01通过暴露于有机溶剂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D04通过暴露于腐蚀性物质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C92通过暴露于精神兴奋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D03通过暴露于杀虫剂或其有害效应故意自害
PC94通过暴露于镇痛药、解热药或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C99通过暴露于多种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C97通过暴露于抗癫痫药或抗帕金森病药物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C98通过暴露于其他未特指药物、药剂和生物制品的故意自害
PC96通过暴露于抗精神病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C91通过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C95通过暴露于抗抑郁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D02通过暴露于一氧化碳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C93通过暴露于大麻类物质或致幻剂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D05通过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意外暴露于某些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PB34意外暴露于腐蚀性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PB27意外暴露于抗癫痫药或抗帕金森病药物或其有害效应
PB22意外暴露于精神兴奋药或其有害效应
PB31意外暴露于有机溶剂或其有害效应
--意外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PB32意外暴露于一氧化碳或其有害效应
PB24意外暴露于镇痛药、解热药或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或其有害效应
PB20意外暴露于阿片类药物或相关镇痛药或其有害效应
PB23意外暴露于大麻类物质或致幻剂或其有害效应
PB26意外暴露于抗精神病药或其有害效应
PB35意外暴露于脂环烃或芳香烃的卤素衍生物或其有害效应
PB25意外暴露于抗抑郁药或其有害效应
PB29意外暴露于多种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PB30意外暴露于酒精或其有害效应
--意外暴露于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PB33意外暴露于杀虫剂或其有害效应
PB21意外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或其有害效应
PB28意外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PB36意外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某些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PH43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大麻类物质或致幻剂或其有害效应
PH54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腐蚀性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PH55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脂环烃或芳香烃的卤素衍生物或其有害效应
PH51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有机溶剂或其有害效应
PH50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酒精或其有害效应
PH52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一氧化碳或其有害效应
PH56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PH42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精神兴奋药或其有害效应
PH49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多种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PH40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阿片类或相关镇痛药或其有害效应
PH44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镇痛药、解热药或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或其有害效应
PH41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或其有害效应
PH47.0暴露于混合抗癫痫药或其有害效应,不可归类在他处者,意图不确定的
PH47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抗癫癎药或抗帕金森病药物或其有害效应
PH47.Z未确定意图:有害物质的有害效应和暴露于该物质下: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未特指的抗癫痫药或抗帕金森药
PH45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抗抑郁药或其有害效应
PH46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抗精神病药或其有害效应
PH48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PH53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杀虫剂或其有害效应
严重度
PH53重度
PH53中度
PH53轻度

阿司匹林性哮喘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阿司匹林性哮喘(Aspirin-Exacerbated Respiratory Disease, AERD),也被称为阿司匹林三联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该病表现为患者对非选择性环氧化酶1(COX-1)抑制剂类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高度敏感,药物暴露可诱发支气管痉挛、急性哮喘发作或呼吸道症状加重。典型患者合并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核心发病机制与COX-1抑制导致前列腺素E2(PGE2)合成减少、5-脂氧合酶通路激活及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过量生成相关。


病因学特征

  1. 免疫与遗传因素

    • 部分患者携带LTC4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导致白三烯C4合成增加。
    • COX-1抑制后,花生四烯酸代谢失衡:PGE2(具有支气管扩张和抗炎作用)水平下降,而5-脂氧合酶通路生成的CysLTs(如LTC4、LTD4、LTE4)显著增加,直接诱发气道收缩及黏液高分泌。
  2. 生化机制

    • 非选择性COX抑制剂通过不可逆抑制COX-1,减少PGE2的合成,解除其对5-脂氧合酶的天然抑制作用,导致白三烯合成失控。
    • CysLTs通过激活CysLT1受体,引发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形成持续性气道炎症。
  3. 环境与诱发因素

    • 呼吸道病毒感染、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物及鼻窦慢性感染可能加速疾病进展。
    • 已确诊哮喘或CRSwNP的患者,误服阿司匹林或其他非选择性NSAIDs(如布洛芬、吲哚美辛)是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

病理机制

  1. 气道炎症特征

    • 上下呼吸道均存在显著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窦黏膜可见Charcot-Leyden结晶。
    • 气道重塑表现为基底膜增厚、杯状细胞化生及黏液腺增生,与白三烯介导的慢性炎症直接相关。
  2. 气道高反应性机制

    • CysLTs通过增强胆碱能神经信号传递和降低β2受体反应性,加剧支气管痉挛。
    • PGE2缺乏导致IL-5、IL-13等Th2细胞因子分泌增加,进一步放大嗜酸性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1. 典型症状

    • 服用NSAIDs后30分钟至2小时内突发鼻充血、喉头紧迫感、喘息及进行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进展至呼吸衰竭。
    • 慢性期表现为顽固性鼻塞、嗅觉丧失(约80%患者)及反复鼻息肉复发(需多次手术干预)。
  2. 诊断要点

    • 确诊需符合以下三项:① NSAIDs诱发呼吸道症状的明确病史;②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③ 哮喘病史。
    • 实验室支持:尿LTE4水平升高、阿司匹林激发试验阳性(需在具备急救条件的医疗单位进行)。

参考文献:丁香园关于阿司匹林性哮喘的研究文章《阿司匹林性哮喘的呼吸道炎症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其他权威医学期刊发表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