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产褥期感染Unspecified Infections in the puerperium

更新时间:2025-06-18 20:57:53
编码JB40.Z

关键词

索引词Infections in the puerperium、未特指的产褥期感染、产褥期感染、产褥期感染,不可归类在他处者、产褥期感染NOS、puerperal septicaemia (deprecated)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
缩写产褥感染、产后感染
别名产褥期未特指感染、产后未特指感染、未特指产褥感染

未特指的产褥期感染(JB40.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病原学确诊:生殖道分泌物/血液培养检出致病菌(如A族β-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群)
    • 组织病理学证据:子宫内膜活检显示急性炎症浸润(中性粒细胞>5个/高倍视野)伴组织坏死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时间范围:发生于产后6周内
    • 发热:体温≥38℃持续>24小时(排除乳腺炎/呼吸道感染)
    • 局部炎症体征
      • 子宫压痛(宫底区域显著)
      • 恶露异常(量增多伴腐臭味或脓性)
    • 实验室炎症证据
      • 白细胞计数>15×10⁹/L 或 CRP>50mg/L
  3.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依据)

    • 高危因素:符合≥2项
      • 产程中≥3次阴道检查
      • 剖宫产/会阴Ⅲ-Ⅳ度裂伤
      • 产前Hb<10g/dL或BMI≥30
    • 全身性反应
      • 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
      • 呼吸急促(>24次/分)
    • 影像学支持: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增厚(>10mm)伴宫腔积液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实验室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临床评估]

B --> B1[血常规+CRP] B --> B2[血培养] B --> B3[生殖道分泌物培养] B --> B4[尿常规+培养]

C --> C1[盆腔超声] C --> C2[盆腔增强CT/MRI] C --> C3[胸部X线]

D --> D1[子宫压痛评分] D --> D2[恶露性状评估] D --> D3[切口愈合评估]

判断逻辑

  1.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CRP:白细胞>15×10⁹/L+中性粒细胞>80%或CRP>50mg/L → 提示细菌感染
    • 双份培养(血+分泌物):任意一份阳性可明确病原体,阴性需结合PCR检测
    • 尿检:排除尿路感染导致的发热
  2. 影像学检查

    • 首选盆腔超声
      • 子宫内膜厚度>10mm → 支持子宫内膜炎
      • 宫腔积液深度>2cm → 提示脓液潴留
    • CT/MRI指征
      • 超声阴性但持续发热 → 排查深部脓肿/盆腔血栓性静脉炎
      • 怀疑坏死性筋膜炎 → 评估筋膜层气体征
  3. 临床评估

    • 子宫压痛评分:宫底压痛VAS≥4分(0-10分) → 特异性>85%
    • 恶露评估:腐臭味+脓性 → 厌氧菌感染概率↑
    • 切口检查:红肿伴波动感 → 需立即清创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异常阈值 临床意义 处理建议
白细胞计数 >15×10⁹/L 提示细菌感染急性期,>20×10⁹/L预示脓毒症风险 立即启动广谱抗生素+血流动力学监测
中性粒细胞比例 >80% 革兰阴性菌感染可能性↑ 覆盖G-杆菌的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CRP >50mg/L 炎症反应强度指标,>100mg/L提示组织坏死或脓肿 增强影像学排查深部感染灶
降钙素原(PCT) >0.5ng/mL 细菌性脓毒症特异性标志物,>2ng/mL需ICU干预 联合血培养+升级抗生素
血红蛋白 <10g/dL 贫血加重感染进展风险,需排除产后出血 输血指征:Hb<7g/dL或症状性贫血
分泌物培养 检出A族链球菌 易诱发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立即使用青霉素+克林霉素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疑似病例筛查:产后发热+任一局部症状(子宫压痛/恶露异常)→ 急查血常规+CRP
  2. 病原学确认路径
    • 轻症:分泌物培养+药敏
    • 重症(体温>39℃+低血压):同步血培养+PCR毒力基因检测
  3. 治疗响应评估:抗生素使用后48小时复查CRP,下降<50%需调整方案

参考文献

  1. WHO《产褥期感染管理指南》(2023)
  2. ACOG Practice Bulletin No.199《产褥期感染》(2022)
  3. 《威廉姆斯妇科学》第25版(子宫内膜炎诊断标准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