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损害Lesion of sciatic nerve
编码8C11.0
子码范围8C11.00 - 8C11.0Z
关键词
索引词Lesion of sciatic nerve
同义词Sciatic neuropathy、坐骨神经病变 [possible translation]
缩写SGSS
别名坐骨神经伤、坐骨神经受损、坐骨神经病变、坐骨神经病损、坐骨神经功能障碍
(8C11.0)坐骨神经损害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核心症状
- 放射性疼痛(高发:80%-95%)
- 典型表现为从臀部沿坐骨神经走行区(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底)的烧灼样或电击样疼痛,Valsalva动作(咳嗽/打喷嚏)可诱发(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16)。
- 感觉异常(常见:70%-85%)
- 大腿后外侧麻木、足背外侧针刺感,部分患者主诉"袜套样"感觉减退分布(Sunderland神经损伤分级Ⅱ级以上者多见)。
- 运动功能障碍(中度:50%-70%)
- 踝关节背屈无力(腓神经支配区)表现为"足下垂",跖屈肌力下降(胫神经受累)导致踮脚困难(J Bone Joint Surg Am, 2018)。
继发症状
- 夜间痛醒(30%-40%)
- 卧位时神经张力增加导致疼痛加重(与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体位相关性不同)。
- 自主神经症状(较少见:15%-25%)
- 足部皮肤温度异常、局部多汗或无汗(交感神经纤维受累)。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神经学体征
- Tinel征阳性(敏感度60%-75%)
- 叩击坐骨结节处可诱发远端放射性麻痛(提示神经再生过程中的异位兴奋)。
- 直腿抬高试验受限(特异度>90%)
- 患肢抬高<60°即出现疼痛(Lasegue征),区别于腰椎病变的交叉阳性体征。
- 肌力减退(客观检测率80%-90%)
- 腓神经损伤:踝背屈肌力≤3级(MRC分级);胫神经损伤:踝跖屈肌力下降。
肌肉相关体征
- 肌肉萎缩(慢性期>3个月者50%-60%)
- 大腿后侧肌群周径较健侧减少≥2cm,腓肠肌萎缩(肌电图显示失神经电位)。
- 步态异常(功能损伤标志)
- 跨阈步态(腓神经损伤)或推进力不足(胫神经损伤)。
反射改变
- 跟腱反射减弱/消失(特异性体征:85%-95%)
- 与S1神经根受累高度相关(Br J Neurosurg, 2017)。
影像学特征
- MRI神经显像(诊断率70%-85%)
- T2序列显示坐骨神经走行区高信号(水肿),神经束膜连续性中断(3T MRI敏感性最佳)。
- 超声检查(床旁快速评估)
- 神经横截面积增大(>15mm²),束状结构消失(Ultrasound Med Biol, 2020)。
电生理特征
- 神经传导异常(确诊标准)
- 运动传导速度<40m/s(正常值45-55m/s),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50%。
- 针极肌电图
- 自发电位(纤颤/正锐波)提示失神经支配,募集反应减少(病程>3周出现)。
病程特征
- 急性创伤性损伤(如髋关节后脱位)可在24小时内出现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
- 压迫性损害(如梨状肌综合征)多呈渐进性发展,夜间痛醒是重要预警信号。
- 糖尿病性神经损害常表现为双侧不对称受累(HbA1c>8%者风险增加3倍)。
注:临床表现需与腰椎神经根病(如L5/S1椎间盘突出)鉴别,后者常合并腰部压痛、脊柱活动受限等体征。神经电生理检查是定位诊断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