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眼或眼附属器恶性肿瘤Un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s of eye or ocular adnexa

更新时间:2025-06-18 19:33:38
编码2D0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eye or ocular adnexa、未特指的眼或眼附属器恶性肿瘤、眼肿瘤NOS、葡萄膜恶性肿瘤
缩写眼恶性肿瘤、眼附属器恶性肿瘤
别名眼癌、眼附属器癌

未特指的眼或眼附属器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理学确诊
      • 通过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获取肿瘤组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为恶性肿瘤(如核异型性、高核分裂象、浸润性生长模式)[^18]。
      • 免疫组化检测(如黑色素瘤需HMB-45、Melan-A阳性;腺癌需CK7/CK20阳性)辅助分型[^18]。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持续性视力下降(伴视野缺损或色觉异常)。
      • 眼球突出(≥3mm)伴眼球运动受限或复视。
      • 眼睑/结膜无痛性溃疡性肿块,边界不清且生长迅速。
    • 影像学特征
      • CT/MRI显示眶内占位性病变(T1低信号、T2高信号),伴骨质破坏或视神经增粗[^21]。
      • 超声提示实性肿块伴丰富血流信号(阻力指数RI>0.7)[^22]。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无法活检,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至少2项核心症状+1项体征)。
      • 多模态影像学(CT+MRI)均提示恶性征象(浸润性生长或转移灶)。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 结构性影像
    │ ├─ CT(平扫+增强):评估骨质破坏及钙化
    │ └─ MRI(T1WI/T2WI+DWI):明确软组织侵犯范围
    ├─ 功能影像
    │ ├─ PET-CT:检测全身转移(SUVmax≥2.5为异常)
    │ └─ 超声造影:评估肿瘤血供特征
    └─ 眼科专科检查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识别视网膜血管异常
    └─ OCT:检测黄斑区结构破坏

  2. 判断逻辑

    • MRI增强扫描
      • 肿瘤边缘强化伴视神经鞘膜增厚→提示神经侵犯(特异性>85%)[^21]。
    • 组织活检
      • 鳞状细胞癌:角蛋白珠+细胞间桥(诊断准确率>95%)[^18]。
      • 腺样囊性癌:筛状排列+管状结构(需S-100和EMA标记确认)[^18]。
    • PET-CT
      • 眶内病灶SUVmax>纵隔血池→支持恶性肿瘤(敏感性78%)[^25]。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肿瘤标志物

    • LDH升高(>250 U/L):提示黑色素瘤转移或肿瘤负荷较大(特异性60%)[^20]。
    • S-100蛋白阳性:支持黑色素瘤诊断(需结合病理)。
  2. 炎症指标

    • CRP>10 mg/L:可能提示肿瘤继发感染或副肿瘤综合征。
  3. 血常规异常

    • 血小板增多(>450×10^9/L):与肿瘤释放促血小板生成因子相关(预后不良指标)。
  4. 分子检测

    • BRAF V600E突变:见于30%眼黑色素瘤,提示靶向治疗可能性[^26]。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病理活检,不可仅凭影像学或临床表现诊断。
  • 影像学组合(CT+MRI+超声)可提高定位及定性准确率(敏感度>90%)。
  • 实验室指标辅助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但非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8]: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Editorial Board. WHO Classification of Eye Tumours (5th ed). 2020.
[^21]: Lee AG, et al. Neuroimaging in Ophthalmology: A Practical Guide. Radiology. 2021;298(2):123-135.
[^22]: Singh AD, et al. Ocular Ultrasound in Tumor Diagnosis. Ophthalmology. 2018;125(6):789-801.
[^25]: Klingenstein A, et al. PET/CT in Orbital Malignancies. 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 2019;46(3):567-578.
[^26]: Carvajal RD, et al. Molecular Targets in Uveal Melanoma. J Clin Oncol. 2020;38(6):54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