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良性真皮纤维或纤维组织细胞瘤Other specified Benign dermal fibrous or fibrohistiocytic neoplasms
编码2F23.Y
关键词
索引词Benign dermal fibrous or fibrohistiocytic neoplasms、其他特指的良性真皮纤维或纤维组织细胞瘤、皮肤肌纤维瘤、斑块样真皮纤维瘤病 [possible translation]、斑块样真皮纤维瘤病、指(趾)部纤维角化瘤、获得性甲周纤维角化瘤、koenen肿瘤、获得性指(趾)部纤维角化瘤、肢端纤维角化瘤、甲周纤维瘤 [possible translation]、甲周纤维瘤、婴儿肌纤维瘤或肌纤维瘤病、多中心性婴儿肌纤维瘤病、孤立性皮肤肌纤维瘤、硬化性纤维瘤、席纹状胶原瘤、多形性纤维瘤、面部纤维性丘疹、鼻纤维性丘疹
别名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黄色瘤、黄体瘤、纤维组织细胞瘤
其他特指的良性真皮纤维或纤维组织细胞瘤(2F23.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显微镜下观察到特征性席纹状(storiform)排列的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
- 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且S-100蛋白(-),FXIIIa可局部(+)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典型病理结构:真皮层内边界清晰的结节,含席纹状胶原束
- 细胞学特征:梭形细胞无异型性,核分裂象<1/10 HPF
- 排除恶性肿瘤:CD34阴性(区别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
- 单发/多发无痛性真皮结节(直径<3cm)
- 好发于四肢远端(小腿>70%)或躯干
- 影像学特征:
- 超声显示真皮层低回声结节(血流信号稀少)
- MRI-T2加权像呈等/稍高信号
- 特殊人群关联:
- 甲周纤维瘤患者需排查结节性硬化症(TSC1/TSC2基因突变)
- 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项目树] --> B[临床评估]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病理学检查]
B --> B1[视诊:结节形态/色素沉着] B --> B2[触诊:质地/活动度] B --> B3[皮肤镜:评估表面特征]
C --> C1[超声:结节位置/血流] C --> C2[MRI:信号特征/浸润深度]
D --> D1[常规HE染色] D --> D2[特殊染色:Masson三色] D --> D3[免疫组化检测] D3 --> D3a[Vimentin] D3 --> D3b[S-100] D3 --> D3c[CD34] D3 --> D3d[FXIIIa]
判断逻辑:
-
临床评估:
- 边界清晰+质地坚硬→支持良性纤维性肿瘤
- 表面破溃/快速生长→需排除恶性肿瘤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低回声+无血流信号→符合良性特征
- MRI-T2高信号+均匀强化→提示细胞丰富度
-
病理学检查:
- Vimentin(+)/S-100(-)→确认间叶源性良性肿瘤
- CD34(-)+席纹状结构→确诊纤维组织细胞瘤亚型
- FXIIIa(+)→支持纤维组织细胞分化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 参考值 | 异常意义 |
---|---|---|
免疫组化-Vimentin | 阴性(-) | 阳性(+):确认间叶来源肿瘤(关键诊断指标) |
免疫组化-S-100 | 阴性(-) | 阳性(+):需排除神经鞘瘤/黑素细胞肿瘤 |
免疫组化-CD34 | 阴性(-) | 弥漫阳性(+):提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恶性) |
免疫组化-FXIIIa | 局灶阳性(+) | 弥漫强阳性:支持纤维组织细胞瘤亚型 |
组织学核分裂象 | <1/10 HPF | ≥2/10 HPF:需警惕潜在恶性转化 |
TSC基因检测 | 无致病突变 | 检出TSC1/TSC2突变:确诊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甲周纤维瘤(Koenen肿瘤) |
异常结果处理建议:
- CD34弥漫阳性→建议扩大切除并送冰冻病理
- 核分裂象≥2/10 HPF→需多部位取材排除肉瘤变
- TSC基因突变阳性→启动多系统评估(神经/肾脏/心脏)
四、诊断流程总结
- 初筛:临床特征(无痛性真皮结节)+ 超声检查(低回声无血流)
- 确诊:组织病理(席纹状结构) + 免疫组化套餐(Vim+/S100-/CD34-)
- 亚型鉴别:
- 甲周部位→排查TSC基因
- 躯干多发斑块→加做FXIIIa染色
- 恶性预警:核分裂象增多或CD34阳性需立即会诊
参考文献:
- WHO《皮肤肿瘤分类(2020版)》
- 《Dermatology》第四版, Bolognia JL
- 《Robbins基础病理学》第十版, Kumar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