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或眼附器生物学行为未知的肿瘤Neoplasms of unknown behaviour of eye or ocular adnexa
编码2F99
关键词
索引词Neoplasms of unknown behaviour of eye or ocular adnexa、眼或眼附器生物学行为未知的肿瘤、眼或眼部附器肿瘤NOS
同义词eye or ocular adnexa tumour NOS
缩写眼或眼附器未定性肿瘤、眼或眼附属器性质不明肿瘤
别名眼内或眼周不明性质肿块、眼睛及其周围结构未明确良恶性的新生物、眼睑或泪腺等部位生物学行为不明确的肿瘤、眼球及其附属器官性质待查的新生物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单侧,未特指--左侧--双侧--右侧发生部位
XA7D89 眼
XA4AX5下睑缘XA0BB2眼房XA3RB1眼睑XA1TF9眼液XA4H06结膜上穹XA2AF4巩膜XA0571瞳孔膜XA13U9晶状体XA0JV9下眼睑XA4A75视神经盘XA9V06视网膜黄斑XA0B15瞳孔XA3518眼房水XA2GQ3内眦XA53T1上睑缘XA8WV8视网膜XA17K1眼睑和眼表XA0403外眦XA4HU2玻璃状液XA96A7脉络膜XA1S43睫状突XA3X70睑结膜XA0N58眼后房XA1DA5角膜缘XA9SH1睫状肌XA4MT3葡萄膜XA8PS3结膜XA6U53晶状体悬韧带XA4YS8周边视网膜XA3GW7虹膜XA3KE6结膜下穹XA2U02中央凹XA0M40眼球XA6V06球结膜XA4MZ4眼前房XA4649上睑沟XA9K79上眼睑XA6EZ4结膜穹隆XA03X9睫状体XA4C02角膜XA0096 泪器
XA9D80睑板腺XA6C35泪小管XA2PA4泪腺管XA99D0下泪点XA2VR4上泪点XA8EM9泪点XA75Y9泪腺XA5SW9鼻泪管XA2WJ9 眶
XA7LQ0眶上静脉XA9WT4眶的结缔组织和其他软组织XA8GT2鼻额静脉眼或眼附器生物学行为未知的肿瘤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眼或眼附器生物学行为未知的肿瘤是指发生在眼部(包括眼球本身)及其附属结构(如眼睑、泪腺、结膜等)中的新生物,其生物学性质(良性/恶性)无法通过现有检查手段明确界定。此类肿瘤需通过组织病理学确认存在肿瘤性增生,但缺乏足够证据进行良恶性分类。临床表现包括局部占位效应(如肿块形成、眼球移位)、视力障碍或疼痛等,具体症状与病变部位及生长特性相关。
病因学特征
-
基因突变与遗传因素:
- 部分病例中发现与细胞周期调控或DNA修复相关的基因异常,但尚未建立特异性基因型-表型关联。
- 某些遗传综合征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但家族聚集现象较明确恶性肿瘤少见。
-
环境暴露:
- 紫外线辐射是眼睑区域肿瘤的已知危险因素,可能与部分结膜肿瘤相关。
- 电离辐射暴露史(如头颈部放疗)可能参与发病,化学物质暴露与眼部肿瘤的关联尚存争议,部分研究提示职业暴露于烃类化合物者风险增高。
-
免疫状态:
- 免疫调节异常(如慢性免疫抑制治疗)可能影响局部微环境,参与肿瘤发生发展。
- 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眼类天疱疮)与结膜/角膜肿瘤的关联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其他潜在因素:
- 高龄人群发病率升高,可能与累积性基因损伤相关,但无明确年龄特异性分布。
- 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烟)对发病的影响尚未达成共识,建议作为一般危险因素考量。
病理机制
-
起源多样性:
- 可起源于眼表上皮、间叶组织或腺体结构,起源细胞类型影响肿瘤形态学特征。
- 部分病例显示双向分化特征,导致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测。
-
增殖模式差异:
- 组织学表现为从低度异型性到显著核分裂活性的连续谱系,需结合分子标志物评估增殖潜能。
- 生长方式可呈局限性膨胀性生长或局部浸润,但均不符合典型恶性浸润标准。
-
进展风险评估:
- 局部侵袭倾向需通过长期随访观察,影像学检查(如MRI)可辅助评估眶内侵犯。
- 远处转移风险极低,若出现转移性特征应重新评估分类。
参考文献:《眼科学》教材相关内容;国际眼科杂志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疾病诊疗指南等权威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