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脊椎感染Other specified Infection of vertebra
编码FA90.Y
关键词
索引词Infection of vertebra、其他特指的脊椎感染
缩写其他特指脊椎感染、特指脊椎感染
别名特指脊柱感染、指定脊椎感染、指定脊柱感染、特殊脊椎感染、特殊脊柱感染
其他特指的脊椎感染(FA90.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病原学确诊:
- 脊椎组织活检或穿刺抽吸物培养出特定病原体(细菌/真菌/寄生虫)。
- 分子检测(如PCR)在病变组织中检出微生物特异性核酸序列。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活检标本显示急性炎症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为主)伴组织坏死,并排除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
- 病原学确诊: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影像学证据:
- MRI显示典型感染特征:椎体骨髓水肿(T1低信号、T2/STIR高信号)、椎间盘破坏、硬膜外脓肿形成。
- 临床表现:
- 持续性脊柱局部疼痛(≥2周)伴活动受限。
- 至少一项全身炎症表现:发热(>38℃)、CRP>50 mg/L或ESR>40 mm/hr。
- 影像学证据: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实验室证据:
- 血液培养阳性(需排除污染)。
- 血清学检测提示特定病原体感染(如真菌抗体滴度4倍升高)。
- 高危因素:
- 免疫抑制状态(HIV、器官移植、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
- 近期脊柱手术/穿刺史(3个月内)。
- 并发症证据:
- 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肌力下降、感觉异常、大小便失禁)。
- 实验室证据:
-
诊断阈值:
- 确诊:满足金标准任意一项。
- 临床诊断:满足全部必须条件 + 至少一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 初筛检查
├─ 炎症标志物:CRP、ESR
├─ 血常规+血培养
└─ 脊柱X线(排除骨折/肿瘤) - 影像学确诊
├─ MRI(金标准)
├─ CT(评估骨质破坏)
└─ 核素扫描(67Ga/Tc-99m,多灶性感染筛查) - 病原学检查
├─ 经皮穿刺活检(影像引导)
│ ├─ 培养(细菌/真菌/分枝杆菌)
│ └─ PCR/宏基因组测序
└─ 血清学检测(特定病原体抗体) - 并发症评估
└─ 神经电生理检查(肌电图/诱发电位)
判断逻辑:
- MRI:
- T1低信号 + T2/STIR高信号 → 急性骨髓炎
- 椎间盘强化 + 椎旁脓肿 → 椎间盘炎
- 硬膜外占位伴环形强化 → 脓肿(需急诊手术)
- 活检培养:
- 阳性结果直接指导抗生素选择
- 阴性时需结合PCR(尤其对苛养菌/真菌)
- 核素扫描:
- 67Ga聚集 + Tc-99m冷区 → 活动性感染(敏感性90%)
- 单纯Tc-99m浓聚 → 需鉴别退行性变/肿瘤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RP >50 mg/L(正常<10):提示急性细菌感染,治疗中下降<30%提示无效。
- ESR >40 mm/hr(正常<20):持续升高提示感染未控或脓肿形成。
-
病原学检测:
- 血液培养阳性:菌血症证据(阳性率30%-50%),需立即经验性抗感染。
- 活检PCR阳性:确诊非典型病原(如布鲁氏菌/真菌),指导靶向治疗。
-
血常规:
- 白细胞>12×10⁹/L + 中性粒>80%:急性化脓性感染标志。
- 血小板>450×10⁹/L:慢性感染炎症反应。
-
脑脊液检查(伴神经症状时):
- 白细胞>100/μL + 蛋白>1g/L:提示硬膜外脓肿侵犯椎管。
四、总结
- 确诊核心:MRI典型表现 + 组织病原学证据。
- 关键警示:神经功能障碍或脓肿形成需24小时内手术干预。
- 治疗监测:CRP每周下降>50%为治疗有效标志,否则需调整方案。
参考文献:
- IDSA《2015 椎体骨髓炎诊断与管理指南》
- WHO《ICD-11 肌肉骨骼感染分类》
- 《骨科感染诊断学》(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