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感染相关性关节病Other specified Infection related arthropathies

更新时间:2025-06-19 01:55:42
编码FA1Y

关键词

索引词Infection related arthropathies、其他特指的感染相关性关节病
缩写OTIARJ
别名感染相关性关节病-其他特指、感染相关关节病-其他特指类型、Infection-related-arthritis-other-specified-types

其他特指的感染相关性关节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证据
      • 关节穿刺液中分离培养出特定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
      • 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检出关节组织/滑液中的病原体特异性核酸。
    • 组织病理学证据
      • 关节滑膜活检显示病原体直接侵袭(如抗酸染色见分枝杆菌)或典型感染性肉芽肿。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急性/亚急性单关节或多关节红肿热痛(≥2个关节)。
      • 关节活动受限伴全身症状(发热、乏力)。
    • 影像学特征
      • MRI显示滑膜增厚伴强化+骨髓水肿(急性期)。
      • X线晚期出现关节间隙变窄或骨质破坏。
    • 炎症标志物阈值
      • CRP >50 mg/L 或 ESR >40 mm/h(排除其他炎症疾病)。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临床表现(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
      • 影像学急性炎症表现(MRI滑膜增厚/骨髓水肿)。
      • CRP>50 mg/L且血清病原体抗体滴度≥1:160(如布鲁氏菌凝集试验)。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一级筛查
├── 血液检查(血常规、CRP、ESR)
├── 关节超声(积液评估)

二级病因确认
├── 关节穿刺
│ ├── 常规+生化(白细胞计数、葡萄糖)
│ ├── 病原学(培养、涂片、PCR)

三级深度评估
├── 影像学
│ ├── X线(骨质破坏筛查)
│ ├── MRI(早期炎症评估)

├── 血清学(特定病原体抗体)
├── 滑膜活检(疑难病例)

  1. 判断逻辑
    • 关节穿刺液白细胞>50,000/μL:提示化脓性感染,需立即培养。
    • 葡萄糖<2.2 mmol/L(关节液/血清比<0.5):支持细菌性关节炎。
    • MRI滑膜强化+骨髓水肿:早于X线发现炎症,需结合穿刺结果。
    • 血清抗体4倍升高:提示近期感染(如布鲁氏菌病),但需排除疫苗接种史。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病原学检测

    • 培养阳性:直接确诊并指导靶向治疗(如结核分枝杆菌需抗痨治疗)。
    • PCR阳性:快速诊断难培养病原体(如细小病毒B19),阴性不排除感染。
  2. 炎症标志物

    • CRP>100 mg/L:提示严重化脓性感染,需紧急清创。
    • ESR>60 mm/h:持续升高提示治疗无效或慢性化。
  3. 关节液分析

    • 白细胞>100,000/μL(中性粒细胞>90%):高度提示细菌性关节炎。
    • 结晶阴性:排除痛风/假性痛风导致的关节炎症。
  4. 血清学

    • HBV表面抗原阳性+关节痛:提示乙肝病毒相关性关节炎,需抗病毒治疗。
    • 类风湿因子阴性:支持感染性而非自身免疫性关节炎。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病原学证据(培养/PCR)为金标准,关节穿刺是首要检查。
  • 关键鉴别
    • 细菌性:穿刺液浑浊+白细胞>50,000/μL
    • 病毒性:多关节痛+皮疹+PCR阳性
    • 真菌性:免疫抑制宿主+慢性进展
  • 治疗导向
    • 细菌性:根据药敏选抗生素±清创
    • 病毒性:对症+抗病毒(如HBV)
    • 结核性:四联抗痨≥6个月

参考文献

  • ACR《感染性关节炎诊疗指南》(2020)
  • EULAR《病毒相关性关节病管理共识》(2022)
  • 《骨与关节感染》(James P. Ioli主编,权威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