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严重度的人格障碍Unspecified Personality disorder

更新时间:2025-06-19 05:43:58
编码6D10.Z

关键词

索引词Personality disorder、未特指严重度的人格障碍、人格障碍、精神疾病后持久性人格改变(已弃用)、特定的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强迫症人格、强迫性人格特质、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非社交型人格障碍、道德缺陷型人格障碍、社会病态型障碍、精神病态体质、精神病态型人格障碍、社会病态型人格障碍、刑事主义行为障碍、病态撒谎者、焦虑型人格障碍、焦虑型人格、回避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边缘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被动依赖型人格、衰弱型人格障碍、精力不足型人格障碍、被动型人格障碍、自残型人格障碍、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人格不稳定、多变的情绪、情绪不稳定、情绪不稳定,过度、爆发型人格障碍、不稳定的情绪、不稳定的人格、不稳定的人格特质、情绪波动、病理性情绪、攻击型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不稳定的、喜吵架、不稳定型人格、不稳定型人格障碍、情绪多变、情绪不稳定型人格、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冲动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癔症性人格NOS、心理幼稚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表演型人格障碍,未特指的、癔症性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狂信型人格障碍、夸大偏执型人格障碍、好诉讼型人格障碍、敏感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样人格、分裂样人格障碍,未特指的
缩写NSPD
别名人格障碍NOS、非特定严重度人格障碍、不特定严重度人格障碍、未特指严重度的人格障碍-Non-Specified-Severity-of-Personality-Disorder、未特指严重度的人格障碍-NSPD

未特指严重度的人格障碍 (6D10.Z) 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结构化临床访谈
      • 使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如SCID-II或IPDE)确认持久性(≥2年)的自我功能与人际功能损害。
      • 必须排除物质滥用、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障碍(如双相障碍)所致症状。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标准)

    • 自我功能障碍(需满足≥2项):
      • 身份认同混乱(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价值观)
      • 自尊显著波动(自卑与自大交替)
      • 自我导向缺失(缺乏生活目标或设定不切实际目标)
    • 人际功能障碍(需满足≥2项):
      • 难以建立/维持亲密关系
      • 共情能力缺陷(无法理解他人需求)
      • 冲突处理僵化(极端回避或攻击反应)
    • 跨情境一致性:异常行为模式在家庭、职业、社交等多场景中持续存在(≥2年)。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情绪调节异常:短暂但强烈的抑郁/焦虑/愤怒发作(单次持续≤3天)
    • 冲动行为:反复自我伤害、物质滥用或危险行为(≥3次/年)
    • 认知扭曲:持续性怀疑他人意图或偏执观念(需排除精神分裂症)
    • 阈值:上述症状导致显著社会功能损害(GAF评分≤60分)。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人格障碍评估] --> B[临床访谈] A --> C[标准化量表] A --> D[功能评估] B --> B1[结构化访谈 SCID-II/IPDE] C --> C1[自评量表 PID-5] C --> C2[他评量表 PDI-IV] D --> D1[社会功能量表 GAF] D --> D2[职业功能评估 SOFAS]

判断逻辑

  1. 临床访谈(SCID-II/IPDE)
    • 解读:识别特定人格特质(如边缘型、回避型)并量化严重度。
    • 关系:阳性结果需结合功能损害证据方可诊断。
  2. 自评量表(PID-5)
    • 解读:评估5大维度(负性情感、分离、对抗、脱抑制、精神病性)。
    • 阈值:任一维度T分≥65提示显著异常。
  3. 功能评估(GAF/SOFAS)
    • 解读:量化社会/职业功能损害程度。
    • 关系:GAF≤60分支持诊断,需排除急性应激影响。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1. 神经内分泌检查

    • 皮质醇节律紊乱(晨峰消失/夜值升高):
      • 意义:提示HPA轴亢进,与情绪不稳相关,需心理治疗联合应激管理。
    • 异常阈值:午夜皮质醇>50 nmol/L(正常<20 nmol/L)。
  2. 神经影像学

    • 前额叶-边缘系统连接异常(fMRI显示功能连接降低):
      • 意义:解释冲动控制缺陷,建议认知行为疗法(CBT)干预。
  3. 遗传检测

    • 一级亲属患病风险升高(OR=2-4):
      • 意义:支持遗传易感性,需开展家族精神健康筛查。
  4. 神经认知测试

    • 执行功能缺陷(Wisconsin卡片分类测试错误率>20%):
      • 意义:提示行为僵化,推荐执行功能训练。

四、诊断流程图

mermaid graph LR S[疑似人格障碍] --> C1{核心症状持续≥2年?} C1 --是--> C2{自我/人际功能损害?} C2 --是--> C3{排除其他精神障碍?} C3 --是--> 确诊[6D10.Z] C1 --否--> 观察[随访3个月] C2 --否--> 排除[非人格障碍] C3 --否--> 鉴别[优先治疗原发病]


参考文献

  1. WHO《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诊断指南》(2019)
  2. Tyrer P. et 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 mental health priority. Lancet (2015)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2)
  4. Zimmerman M. et al. Validity of the DSM-5 dimensional model for personality disorder. J Clin Psychiatry (2019)